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补贴“做加法”为焦虑“做减法”

www.guangzhou.gov.cn2025-07-31 18:09:31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评论员 皇甫思逸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为帮助公众更好了解相关政策,国新办昨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如何构建完善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积极响应,持续探索与推进。此次发布会,不仅详解了育儿补贴怎么发、谁能领,更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正在持续充实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的美好前景,给不少育龄家庭递上了一颗“定心丸”。

普惠性突破。从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都能享受每年3600元的基础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亦可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这笔钱免征个人所得税,在低保认定时也不计入家庭收入。这一普惠性政策不分城乡、民族、区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者三孩,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

便捷性革新。申请流程上,同样处处彰显着人性化与便捷性。家长只需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粤省事”等政务服务平台提交出生证明和户口簿等必要材料,系统就能自动核验信息。8月下旬起,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将全面上线,8月31日前实现“全国通办”。即便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通过线下渠道办理。

系统性升级。育儿焦虑是一种“复合症状”,在生育成本里,经济账只是一部分。就拿双职工家庭“带娃难”来说,白天上班没人看娃,找托育机构要么太贵要么太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撬动生育意愿必须打通的现实梗阻。近年来,国家在生育支持方面持续发力,从经济支持、时间支持、托育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接下来,持续充实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工具箱,从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到普遍延长产假,从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各项政策协同发力,才能逐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缓解家庭在这方面的焦虑。

此次发布会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政策不仅需要“装满”,更要“用活”。生育支持体系并非“一锤定音”,而是一个根据实践反馈、社会变迁等不断优化、迭代升级的开放系统。后续,既要确保现有政策落地见效,也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政策储备。种种细节,都需根据实施效果和社会反馈持续优化。这种动态调整的思维,至为关键。

生育,不仅是家庭的事,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从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到托育服务的提速,再到教育、住房、休假等政策的协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正迈出有力步伐。当“政策包”里的工具越来越丰富、协同越来越顺畅、落地越来越便捷,必能让更多家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温暖,为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