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部分地区出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这两种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以白纹伊蚊为主,俗称“花蚊子”),症状包括高烧、关节剧痛、皮疹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慢性关节炎。目前针对这两种疾病尚无特效药,中医有哪些方法防蚊灭蚊、增强抵抗力?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科)主任黄平东主任中医师和王向培主治中医师,请他们为大家支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李镓洧、李龙浩、安俊停
夏季防蚊:
可试试中医传统方法
黄平东指出,中医有一些传统方法可以用于防蚊驱蚊:
1.悬挂艾草、香囊
中医常用艾草、丁香、薄荷等驱蚊。古人云:“艾叶香,蚊虫藏”,既驱虫又净化空气。现代研究表明,艾草中含有的挥发油对蚊虫有驱避作用。可将干艾叶或中药香囊挂在门窗处,或睡前点燃艾条熏房间,但要注意通风。
2.自制中药喷剂
用金银花、藿香、紫苏各10克,加水煮沸后晾凉,装入喷雾瓶。外出前喷洒在衣物上,天然清香能让蚊虫“退避三舍”。
3.室内摆“驱蚊绿植”
薄荷、驱蚊草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散发蚊虫不喜欢的味道,适合居家摆放,但要注意日常清洁。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物理防护
睡觉时用蚊帐,门窗装纱网;外出时穿浅色、宽松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2.清除蚊虫滋生地
及时清理花盆托盘、水桶等容器,避免蚊虫滋生。
3.户外防护
避免在草丛、树荫、积水区长时间逗留,减少被叮咬风险。
体质调理:
清热祛湿,增强抵抗力
夏季湿热易伤脾胃,体质虚弱更易感染病毒,中医调理以“清热、祛湿、健脾”为主,食疗+理疗双管齐下。
饮食上可以选择薏米、赤小豆、莲子等食材煮粥,有助于清热祛湿;适当做一些运动,如太极、散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也是预防湿热的重要措施。
推荐以下几种方法:
1.药膳养生
苦瓜绿豆瘦肉汤:苦瓜清热解毒,绿豆利湿,瘦肉补益,这款汤很适合暑热天气饮用。
荷叶茯苓粥:荷叶清暑利湿,茯苓健脾,煮粥食用可调理脾胃,预防湿热郁结。
金银花露:金银花蒸馏成露,清凉解暑,适合户外工作或旅行时饮用。
赤小豆冬瓜汤:利水消肿,适合关节不适者,预防关节疼痛等症状加重。
2.穴位保健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膝盖下四指处。每天按揉或艾灸3分钟,可以健脾益气。
关元穴:肚脐下3寸。每天按揉能温阳固本,增强抗病能力。
3.特色理疗
温通刮痧:用玉石或牛角刮痧板,配合艾草油刮拭背部膀胱经,疏通气血,排出体内湿热,缓解关节不适。
三伏贴:“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温阳祛寒,提升免疫力。特别适合体质虚寒、易感冒者。
火龙灸:虽多用于冬季,但体质虚寒、关节冷痛者,在夏季也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能温通经络,增强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和灸后保暖。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