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老城市新活力”丛书之《带你读懂广州》书系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主创团队与相关领导嘉宾出席发布会,与在场读者分享本书的创作过程及广府文化延续千年的故事,并现场赠书给中小学及青年志愿者代表,全面启动“带你读懂广州”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带你读懂广州》书系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
《带你读懂广州》书系共有5个分册,分别从“山脉”“水脉”“城脉”“商脉”“文脉”5个维度解读广州,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广州独特的山水格局、城市变迁、千年商路及文脉传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倪明、张忠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在发布会现场,广州日报负责人谈及该书出版的缘起。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凭借这份厚重,从2022年1月起,广州日报开设《读懂广州·粤韵周刊》专栏,迄今已推出170多期,成为人们了解广州、认识广州的重要窗口。
为了让更多读者读懂广州、了解岭南文化,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州日报社与广州出版社携手,浓缩《粤韵周刊》精华内容,编写了《带你读懂广州》“五脉”丛书。《山脉》《水脉》《城脉》《商脉》《文脉》,如同五根丝带,纵横交织、经纬相连,共同编织出广州两千多年生生不息的发展脉络。
新书设计精雕细琢。
这套丛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而是“新闻+历史+生活”的融合之作,用文化的视角、媒体的语言来解读广州的历史文化,让过往历史与当下生活对话。
“五脉”丛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广州市委宣传部全程护航,众多机构鼎力支持,数十位专家学者悉心指导,可以说,这套书凝结了社会各界对广州的深情与热爱。
“原来珠江的源头在云南!”一位在现场翻阅图书的读者告诉记者,“‘涨’知识了,这套书读起来特别过瘾——从广州古今城市中轴线的变迁,到珠江曾是‘珠海’的地理密码,再到‘一盅两件’里的市井烟火……每翻一页,都像在历史长河里漫步。”
新书设计精雕细琢。
在活动现场,新媒体博主张弛、梁栋、胡沐阳、于静、刘浪化身“五脉”领读人,分别从山、水、城、商、文五个维度,为在场读者介绍书中的精彩篇章。“特别喜欢《城脉》第三章那个小标题——‘来了就是广州人’。”街拍摄影师胡沐阳分享道,“来到广州,跟着这套‘五脉’丛书逛一逛,你会真正读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此‘不辞长作广州人’!”
不同读者更读出了多元价值:“每一篇都能直接当视频文案!”一名电视台工作者为书中文字的叙事张力点赞。暑假带孩子来广州旅行的陈女士则将其视之为最佳旅行指南:“跟着书本去打卡,孩子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到知识。”
嘉宾分享
“五脉”视角扩展认知
“丛书是一把解读广府千年不衰之历史的金钥匙。”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表示,以往解读广州的图书多从城脉、商脉、文脉三个维度展开,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在此基础上新增山脉与水脉,以“五脉”视角重构对广州的认知——这一拓展不仅丰富了解读的层次,更揭开了城脉、商脉、文脉背后的宏大底色。
刘平清
“传统视角下的广州,常聚焦于越秀区核心,至多延伸至西关、河南(海珠区),呈现的更多是‘小广州’的城池图景。”刘平清说,将山脉、水脉单独列为维度后,视野得以突破性延展,可追溯至数千公里外的珠江源头,亦涵盖数百公里外的五岭山脉。历史上的人流往来、商贸流通、交通脉络,皆与这一山水格局深度绑定。由此可见,这套书对广州的解读得以“跨越上下数千年、纵横数千里”。
丛书的呈现方式亦独具匠心。它以新闻笔法为骨,融入实地采访与亲历者讲述;以历史典籍为肉,穿插学术研究成果;在统一体例之下,又尊重执笔者的风格特质,实现了可读性与严谨性的平衡。
为城市研究提供样板
“几年前读过一篇评论,说‘大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读完《带你读懂广州・商脉》后,觉得也应是‘以商业论输赢’。”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访问教授、博士生导师冷东表示,商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文化是外在风格,二者共同诠释了“千年商都”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基因。
冷东
冷东认为书中揭示广州的魅力在于“脉”。脉者,通也、连也。广州是两千多年来从未中断对外贸易的商都,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贸易网络枢纽,由此塑造了城市的品格和特征。广州是繁荣的,商业创造了财富;广州是包容的,流动的商品、财富、人员、文化和知识,培育了广州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丛书为城市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图文并茂、风格流畅,平衡了学术性与传播性。”冷东对粤菜、头啖汤、一盅两件等篇章颇有共鸣。“我刚到广州工作时很是感慨,市民每天在菜市场购买食品之余,还要带一束鲜花回家。这种平民化的美学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广州最吸引人的地方。”
名城发展 固本拓新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名城守护官”廖颖华表示,广州的城市发展始终贯穿着“固本拓新”的智慧,类似于年轻人说的“双子性格”。《城脉》一书中关于“中轴线”的篇章就生动诠释了这一点:看三条并行的城市中轴线,两条沉淀着千年历史和近代印记的旧脉与一条代表现代化进程的新脉交相辉映,恰是广州人“务实、包容、创新”精神的绝佳注脚。
廖颖华
廖颖华认为,老城区的建筑肌理也是这种精神的鲜活载体。务实见于对建筑功能的极致追求:竹筒屋的采光通风设计与骑楼街遮风挡雨的实用构造,皆从岭南气候与生活习惯出发,将民间技艺与民俗文化融入砖瓦之间。
包容则见于文化的兼容并蓄。西关大屋的建筑格局既保留了广府传统民居“三间两廊”的精髓,也应用了彩色玻璃窗等西式元素;东山洋房在西式别墅框架里保留中式天井与陶瓷窗格,无不印证这座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融合。
主创说书
为了深挖岭南历史文化中的闪光点,主创们深入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城市,只为寻找那些鲜为人知而又熠熠生辉的广州故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只为探寻“一座山如何保护岭南”“一滴水如何奔向大海”……留下了很多难忘的故事。
北京路到底有几层 权威专家揭开谜底
今天,当我们走在北京路步行街上,千年古道宛如一部无字史书在面前打开,透过玻璃钢罩,我们能清晰看到层层叠叠的时光印记。
千年古道究竟有多少层?分属哪些朝代?我们找到了当年北京路古道考古发掘领队朱海仁求证,得到确切答案:实际层数为11层,分属唐代、南汉、宋代、明代、民国五个历史时期。
为何说古道始于唐代?原来,向地下追溯,在唐代路面为淤泥层,含有南越国时期的瓦片,可见唐代以前,这里还不是一条路。到了唐代的堆积层,上面两层铺砖,下面一层铺着碎石子,已是明确的道路形态。
为何独缺清代路面?朱海仁解开了这个疑惑:“理论上必然存在清代路面,但发掘区域内并未发现,推测是民国及之后的修路工程破坏了清代路面遗存。” (倪明)
用脚丈量名山大川 见证文化厚积薄发
为了写好《山脉》,我踏上了用脚丈量岭南名山大川的征程,不仅见到了滂沱大雨中南岭的云雾缭绕,还触摸到了营城之源莲花山的厚重历史。当我读到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广州有三樵,曰东樵,曰南樵,曰西樵。”我是相当惊讶的,东樵罗浮山,南海西樵山早已名誉天下,南樵在哪?当我来到今日增城区的南香山时,心中满是惊喜。这里正是南樵,留有莲洞书院遗址、湛子洞等人文胜迹。南岭、南樵、东樵、西樵这些郁郁葱葱的岭南之山,见证了岭南文化厚积薄发的崛起之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走向未来。(刘幸)
长堤一带寻寻觅觅 终于见到“海珠石”真身
羊城“三石”是古时广州珠江中的三块巨型礁石,西为浮丘(邱)石,东为海印石,海珠石立于中间。在历史岁月中,海珠石早已深埋在城市路基之下。然而,由于羊城“三石”特别是海珠石在史书有很多记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海珠广场上的景观石,因刻有“海珠石”的字样,还常让游人以为此处便是海珠石曾经的所在地。为了探究海珠石的具体位置,我多次前往长堤一带,最终在今沿江西路与新堤二横路交界处找到了海珠石真身。
原来,2000年夏,长堤附近一次工程施工,人们在地下约3米处意外挖掘出一块约30米长的巨石。考古学家认定,这就是湮没于地下已久的海珠石的一部分。如今,这里已是打卡景点。 (张忠安)
活动
读懂广州 续写传奇
在活动现场,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带你读懂广州”系列主题阅读活动正式启动。本次主题阅读活动于2025年7月至2026年4月期间举行,将在全城掀起“读懂广州”的阅读热潮。
其中,“带你读懂广州”系列阅读征文活动特别设置了面向青少年的“笔叙广州”征文和“声动广州”征集活动。9月新学期伊始,“带你读懂广州”将开启校园共读活动,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融入丛书内容,邀请图书作者、广州历史文化专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广州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
此外,主办方特别策划了“跟着书本去旅行”文旅项目,将在8月羊城书展期间首发,推出“五脉”主题研学线路;推出“走进十五运”阅读分享活动,将系列图书内容纳入志愿者培训体系,在全运会场馆和服务站设立阅读空间。作为活动亮点,线上互动同步推出“#2025带你读懂广州”话题征集和阅读马拉松打卡活动,参与者可赢取电子证书及文创奖品。
读懂广州,不仅是回望历史,更要照亮前路。“带你读懂广州”书系既是对广州山水自然和历史人文的深情致敬与礼赞,更是续写城脉、商脉、文脉传奇的诚挚邀约。
开卷
“五脉”丛书 独立成篇 交融一体
《带你读懂广州》“五脉”丛书,从山、水、城、商、文五个维度,生动解答“何以广州”的时代之问。五册书既独立成篇,又将广州的山水与城脉、商脉、文脉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山脉》
从南岭说起,再由鼎足南粤的三樵过渡到广州名山——白云山、越秀山、莲花山,接下来转入广州城内之丘陵、山冈,展现广州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勤劳和智慧,最后通过广州自古以来的登山习俗,体现广州山与人、山与城相互赋能、共生共荣的城市特色。
《水脉》
以珠江水系为脉络,从三江入粤开篇,到八门出海收尾,中间涵盖了珠江水道变迁、水与城、水与人以及古今码头、跨江大桥、龙舟民俗等内容,从自然地理到人文风情,立体展示了“水”对于广州城的意义,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城脉》
广州城名流转,城市格局磅礴蜕变,中轴线勾勒城市肌理,羊城八景晕染岁月底色,祠堂铭刻先民足迹,粤语承载广府文化基因等,共同铸就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风骨。
《商脉》
千年商都,是广州长盛不衰的名片。《商脉》解析千年商都的商业基因密码,通过黄埔古港、十三行、老字号、商贸地名、粤菜之美等篇章,让读者在品味广州商业传奇的同时,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与魅力。
《文脉》
千百年来,南北文化在此融合共荣,中外文明在此交流互鉴,以“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州工艺美术技艺声名远扬;在传承发扬、创新求变中诞生的岭南三大艺术瑰宝——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至今活力充沛。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