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发热皮疹关节痛 建议及时就医

www.guangzhou.gov.cn2025-07-28 16:42:01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肖冰)昨晚,广东省疾控局发布,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东莞、珠海、河源各3例,江门、阳江、肇庆各2例,清远、深圳、湛江各1例。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气温过高蚊虫反而不活跃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早在1952年在非洲被发现。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数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慢性关节疼痛等(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点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药物喷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李剑锋 摄

康敏提醒,需要强调的是,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是通过伊蚊来传播的。没有蚊子叮咬就不会得基孔肯雅热。携带病毒的蚊虫,它们叮人以后,人就被感染了,病毒在人体内又会复制,一般会经过3~7天人就发病了,出现发热、出疹或者关节痛。

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这段时间蚊虫叮人以后,蚊虫就被感染,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后,蚊子再叮咬人时,就传播病毒了,这样不断循环。

康敏介绍,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夏季到秋季进入高峰,但蚊虫也不是温度越高就越多。研究表明,不同地域的伊蚊习性有所不同,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如果气温超过33℃,甚至35℃,实际上蚊虫的密度并不是最高的。且由于昼夜温差,晚上往往是比较适合它的。

黄埔区开展防蚊灭蚊统一行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李剑锋 摄

据介绍,伊蚊活跃的叮咬高峰时段是7时至9时和17时至19时,所以这个时间段也是防止蚊虫叮咬的重点时间段,但其他时间也不能掉以轻心。

不建议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药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7月22日发出警报,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康敏表示,基孔肯雅病毒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一旦输入到我国,加上我国也有这种疾病的传播媒介——伊蚊,就会引起在本地传播。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今年基孔肯雅热病例有可能比较多。

一旦家附近有基孔肯雅热病例,应该怎么办?专家提醒,首先,不要被蚊子叮咬。可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住所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等。还要做好防蚊灭蚊,检查阳台、室内容器等,清倒积水;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如垃圾袋、一次性饭盒、水杯等。

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庭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宣传。受访者供图

若出现三大症状(关节痛、皮疹和发热)之一且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可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无上述症状,不需要开展基孔肯雅热检测。目前基孔肯雅热没办法自测,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介绍,临床中,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如果病情需要,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基孔肯雅热主要症状

发热:一般会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远端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何不同?

相同:

传播途径一样,都是伊蚊传播。

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和清理滋生地以及做好个人防护。

不同: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可表现为出血疹,瘀斑,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皮疹为充血疹。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