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力推进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工作,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国家反诈中心累计下发资金预警指令2036.8万条,各地公安机关累计见面劝阻2821.5万人次,有效避免群众财产损失。
看完这组数字,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先看第一个数字:2036.8万条。国家反诈中心App于2021年3月15日正式上线,到今天还不到4年半时间,仅仅下发资金预警指令就这么多,平均每年超过400万条,每天超过1万条,足见电信诈骗暗流之汹涌。再看第二个数字:2821.5万人次。到了当面劝阻这一步,说明电信诈骗已进入最后环节,距离诈骗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可见准受害者基数之庞大!继续看第三个数字:3151亿元。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国家反诈中心累计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见6月19日《人民日报》)。请注意,这只是拦截成功的数字,加上“漏网之鱼”,总数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准。
在与电诈分子斗智斗勇过程中,国家反诈中心和各地公安部门出台了许多高招,见面劝阻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受害者被骗子一环扣一环的话术洗脑和心理控制之后,对骗术深信不疑,别说瞒着家人操作,就算家人发现了,有时也劝不动。此时,反诈民警出面劝阻,有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背书,事情往往就有转机。6月18日,合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接获电诈线索,立即派出民警当面劝阻,成功拦截取款人尚未送出的116万元现金及价值70万元的黄金,整个过程可谓步步惊心。
从反诈民警当面劝阻说开去,是否可以将业务进一步拓展,“阻钱”之外,考虑“拦人”?此话从何说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媒体都报道了家长寻找高中生孩子的新闻,家长求助的情节高度雷同:孩子声称外出旅游或打工,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到了边境城市,然后就失联了,最后位置显示在境外电诈园区里。毫无疑问,他们多半是被电诈集团诱骗进了“虎穴”,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想都不敢想。
从过往披露的案例来看,除了极少数之外,多数受害者都是先到国内边境城市然后再被人通过各种途径带出境的,假如成功将他们劝住拦住,电诈集团骗人出境的阴谋就不可能得逞。比如,边境管理部门在旅游旺季启动AI预警系统,当识别到青少年单独购买赴边境机票时,给其父母或监护人推送防骗提醒;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公安机关适时介入,对有出境倾向的青少年进行询问、劝阻。
从单纯的骗人钱财到诱骗青少年到境外从事电诈犯罪,电诈犯罪的内容与手段不断升级,危害也在持续扩大、深化,反诈工作要不断调整策略,提升“颗粒度”、筑牢“防火墙”,让诈骗分子无计可施、无处遁形!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