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基层报道

1.3元吃上“三菜一汤”

www.guangzhou.gov.cn2025-07-23 18:08:30来源: 广州日报

老人围坐圆桌旁,聊天吃饭氛围很好。

目前,良口镇长流村、良口镇良口社区、仙溪村和北溪村4个食堂日均服务长者达151人,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就餐难问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强

7月18日中午时分,从化区良口镇长流村村委会旁的公共活动室内,冷气开放、风扇飞转,20多名老人围坐在圆桌旁,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味道很好!在食堂里跟大家一起吃饭,氛围也很好。”今年80岁的村民易婆婆说,有了食堂自己省去了一个人做饭的不便,吃的菜品也更丰富。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一顿午餐,三菜一汤、一荤两素。”长流村党总支部书记张锐初表示,食堂面向村里70岁以上或家庭困难、身体不便等常住村民开放,目前全村共有约50名老人就餐,因每餐只要支付1.3元,也被称为“一元食堂”。

“一元食堂”每日新鲜出炉的饭菜,来自距村委会约1公里外的仙娘溪自然村的厨房。易婆婆所在的就餐点是为方便老人就餐而增设的,每日餐食由村中老人志愿者运送。走进厨房内,负责做饭的73岁村民梁东梅正在记账,她表示,通常早上8点开始做饭,11点左右做好后由老人志愿者配送。每日菜谱则根据现有食材制定,尽量按照老人特点烹制。比如老人牙口不太好,饭菜就尽量煮得软糯。此外,厨房定期向村民采购自种的瓜果蔬菜,在降低项目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张锐初介绍,食堂最早可追溯到4年前与广州市从化区深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爸妈食堂”项目。彼时,去村民家里走访的张锐初发现,不少老人的亲人平日里在20多公里外的镇上或更远的地方工作生活,老人独自一个人做饭、吃饭都不方便。于是,张锐初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利用社会和村里资金一起办起了食堂。

“老人每天聚在一起吃饭,开开心心,心情好了胃口也更好。”张锐初说,去年民政局正式加入后,项目资金由“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家庭和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农村助餐配餐服务模式。

和长流村同样办起了“一元食堂”的还有良口镇良口社区、仙溪村和北溪村3个食堂。面向18~59周岁的重度残疾人、60周岁及以上有就餐需求的“空巢”老人等群体,提供堂食、取餐及送餐服务。目前,4个食堂日均服务长者达151人,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就餐难问题。同时,立足不同村(社)的资源禀赋与人口结构特点,探索差异化运营路径,综合采取多种运营模式,最大程度满足老人需求。如长流村、仙溪村、北溪村采取自建厨房方式、良口社区则依托地理位置优势与专业餐饮机构开展合作。

与此同时,“一元食堂”项目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也破解了传统民生服务依赖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限,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既减轻了公共财政压力,又调动了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助餐服务生态。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