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基层报道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www.guangzhou.gov.cn2025-07-18 17:55:36来源: 广州日报

公厕里新装了坐厕和扶手等适老化设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 实习生李梓夏

“现在上厕所不用提心吊胆,社区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居住在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环秀坊社区的卫阿姨慢悠悠地走向巷口的公厕。过去,她总要在公厕门口踌躇很久——上吧,膝盖不灵活,蹲厕起身时得咬牙撑着墙;不上吧,又确实很着急。如今,公厕里新装的坐厕和扶手让她松了口气。

这座看似普通的公厕,是南洲街环秀坊社区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的缩影。去年以来,环秀坊社区通过“蹲厕改坐厕”适老化改造,不仅解决了680名老年居民的如厕难题,更探索出一条“群众提需求、社区抓落实、全民共监督”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网格员巡查时发现,有老人蹲久了一起身就头晕,差点摔倒。”海珠区南洲街道环秀坊社区党总支书记卿凯斌回忆,最初的需求来自日常工作中的“碎片化信息”。社区网格员包片巡查、居民议事会、节日慰问走访中,老年群体反复提及“蹲厕不便”的困扰。经过调研,社区将公厕改造列为优先级——老年居民使用公厕频率较高,而改造周期短、见效快,“能让老人尽快受益”。

改造并非“一刀切”。社区先后公布“公厕布局三选一”方案,通过公示栏、网格群收集132份投票,最终敲定“男女厕至少设置1格坐厕+打通无障碍通道”的设计。

“有居民担心坐厕卫生问题,我们就增加保洁频次;行动不便人士提出轮椅进出不便,我们专门拓宽了通道。”卿凯斌介绍,施工中还邀请老年协会全程监督。老年协会代表谭雪影发现,改造方案中原设计的紧急呼叫装置采用的是灯光闪烁模式。后来老人反馈,若改成清脆的铃声,响应速度肯定更快。大家一致认为铃声提示更直观,最终采用了“灯光+铃声”的解决方案,既保留了原有功能,又强化了紧急情况下的响应效果。谭雪影指着厕位内的紧急呼叫装置和扶手说:“这些细节都是老人们‘抠’出来的。”

改造完成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设施长效运行?社区创新推出“扫码监督”机制。记者在公厕墙上看到一张二维码,社工站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发现地漏堵塞后,用手机拍照上传,系统自动派单至有关部门。“1小时就有人来修,一天内就处置完成,响应非常及时!”卫阿姨点赞道。

海珠区南洲街道环监所副所长张国文透露,推行公厕扫码以来,公厕的舒适度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居民能够及时反馈厕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后台也会根据收到的反馈迅速解决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这样的管理闭环,让居民成为公厕的监督员,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更推动了公厕品质的不断提升。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