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残特奥会广东赛区场馆维改完工

www.guangzhou.gov.cn2025-07-18 17:23:15来源: 广州日报

省奥体中心维改完成,弹性适中的跑道让残疾人运动员奔跑更轻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

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比赛场馆共36个,除个别临时设施在赛前搭建外,目前场馆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部分场馆已开始举办残特奥会赛事。赛会志愿者队伍招募组建已经完成,在近期的残特奥会提前赛中,1417名赛会志愿者已上岗并获广泛好评;残特奥会成为展示我省科技助残能力和水平的舞台,智能轮椅、康复类设备、导盲类产品成为亮点……

7月17日上午,残特奥会组委会举办“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残特奥会筹备工作亮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残特奥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特奥会竞赛组织、服务保障、场馆改造等基本就绪,已通过了测试赛和提前项目的检验:“粤港澳准备好了,欢迎全国89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齐聚大湾区实现梦想。”

改造理念上注重三个“突出”

残特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将至,残特奥会场馆建设的进度如何,有哪些亮点?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场馆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在场馆建设中着眼于提高服务保障质量,在改造理念上注重三个“突出”。

在突出专业性和规范化方面,本届残特奥会比赛项目多,场馆建设要求高,因此充分考虑残疾人特点,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做法,出台了15份技术文件,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大型体育运动会赛区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南图集》《残疾人运动会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场馆(地)建设要求》:“省奥体中心体育场弹性适中的跑道让‘刀锋战士’奔跑更轻盈,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平整顺滑的旱地‘冰面’让心智障碍孩子推动的冰壶更丝滑,华农体育馆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新鲜流通,深圳大运中心专业的泳池水处理系统保证水质干净卫生,助力残疾人运动员突破自身极限,发挥出最佳水平。”

在突出便捷性和人性化方面,场馆改造遵循“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比赛场馆共增设了2398个无障碍爱心席位、305间无障碍卫生间,既有天河体育中心无障碍设施馆城一体的“大而美”,也有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电梯脚踢式按钮的“小而精”,还有“无缝衔接”的坡道,“四通八达”的盲道,打通了残疾人参赛、观赛的“最后一公里”,让大湾区成为全民全龄友好的“零障碍赛区”、残健共融共享的“有爱无碍示范区”。

在突出创新性和科学化方面,按照“简约不简单”的办赛要求,坚持科技赋能赛事,将行业最新科技产品应用到场馆维修改造中,让残疾人运动员更好发挥竞技水平,也给观众带来更好体验。

1417名赛会志愿者已上岗服务

据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共计有1417名赛会志愿者已上岗,提供抵离迎送接待、竞赛服务、器材保障、医疗辅助、颁奖礼仪等服务,整体风貌、服务成效赢得广泛好评。

“针对残特奥会的特殊性,我们一直把志愿助残能力建设作为重点。”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帮助志愿者更好地认识残特奥会、更好地理解残障人士需求,比如让志愿者佩戴眼罩完成“盲道通行”,或是体验“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使用”,用这些环节让志愿者换位思考,更精准地把握残障人士需求。其次,是注重提升助残服务的专业技能。“前期我们选拔培训了305名通用培训讲师,其中一部分老师具备深厚助残服务经验,专门讲授助残服务课程。”他介绍道,各赛区还结合赛事实际开展了助残志愿服务的强化训练,包括无障碍设施使用、轮椅辅助、视障引导、手语沟通、心智障碍服务等技能,希望以“全链条、专业化、实用性”的培训体系,让赛会志愿者能以高标准服务保障残障人士参赛观赛体验。

不少志愿者被残障运动员的阳光自信所感染,从而给自己制定了运动计划。有志愿者表示,服务过程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以具象化。一名志愿者表示,这样的经历,相信将成为他们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连接点,成为他们未来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