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产”又出圈了!这回是头顶的路灯。广州荔枝灯、云浮黄皮灯、梅州柚子灯、江门烧鹅灯……近日,“广东的路灯看起来很好吃”成为网友热议话题。
用好吃来形容路灯,特别的不只是修辞。“可爱惨了”“好靓啊!好想吃”……视觉与味觉的共鸣,让网友“慕了”也“饿了”。你瞧!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这些挂在半空中的“荔枝”都是“剥开一半”的状态,白色的灯头位置就是剥开皮的“荔枝肉”,红色的灯罩是还没有完全剥开的“荔枝皮”,灯臂是荔枝的“枝叶”,造型逼真、形神俱似,令人垂涎。当夜幕降临,路灯闪亮,不难想象又会予人怎样的美好风景。
“广东人真浪漫”,不少外地网友如是评价。看得见的浪漫,背后是城市有温度的治理、有烟火气的生活。当增城的荔枝灯甜透夜空,江门的烧鹅灯勾起乡愁,这些挂在街头的“特产”早已超出了照明功能,化身全天在线的文化信使。正如有媒体评论,广东水果路灯是一种生活美学。花开四季、推窗见绿、口袋公园、绿道碧道……这样的生活美学,处处皆是。它不仅仅是属于广东人的生活“小确幸”,也是广东宜居宜业宜游的“活招牌”。
“好吃”的路灯火了,地域文化表达活了。最好的城市营销,从来不是喊出的口号,而是能够直抵人心、触发共鸣的力量。把家乡最“土”的宝贝、最有辨识度的“符号”挂出来、秀出来,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尝试?当游客在荔枝灯下举起手机,当游子看见烧鹅灯会心一笑,当孩子指着柚子灯问“这是什么水果”,一个个温暖场景共同演绎着城市人文之美、治理之善。
在文旅消费热持续的当下,破圈出道的流量密码往往在于特色。“好吃”的路灯打出了一手好牌,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又鲜活的一面,展现出城市治理温柔而又精细的一面,引得不少人想来广东走一走、逛一逛。由此说开去,拿出“烹小鲜”的精细功夫,在本土化、差异化的竞争赛道上脱颖而出,于城市而言至关重要。具体来看,在特色挖掘上要讲究“小而精”。拿路灯来说,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筐里就是菜,缺乏整体规划的“乱炖”显然难以形成统一品牌认知。在“氛围营造”上要注重全周期,始终关心群众体验。从网上打call到实地体验,地方待客诚意和服务怎样,“吃住行游购娱”感受如何,直接关乎“网红路灯”能给城市发展注入多少光亮。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