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低空飞行器风洞试验平台。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昨日,国内首个专注低空飞行器气动研究的复合型风洞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天院”)正式落成并启用。广天院低空飞行器风洞创新融合了航空级风洞与工业级风墙系统的优势,填补了低空飞行器从实验室研究到真实场景验证的基础设施空白。该风洞的落成和启用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该风洞是国内首个针对低空飞行器气动力特性研究和测试的4.5m量级风洞。记者进入风洞试验区,近距离参观这一重大科研装备的核心功能区,感受其为未来低空飞行器研发奠定的坚实基础。
广天院飞演指控中心与试验现场实时联动,主屏幕实时展示总装总测厂房内风墙抗风试验现场、流场可视化试验现场,让嘉宾直观感受到低空飞行器风洞在气动特性测试方面的强大能力以及解决低空飞行器复杂气动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全空间无人体系综合试验场也在同日启用。该试验场包括物理试验场和数字试验场,物理试验场由33平方公里空域、垂直起降场、滑行跑道、5G-A通感一体网络、测风雷达等组成,数字试验场包括协同设计平台、超算中心、数字孪生中心以及全空间无人体系管理服务平台。
广天院依托低空飞行器风洞、全空间无人体系综合试验场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向无人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监管机构等单位提供产品质量攻关、技术指标测试与验证、应用场景开拓以及产业培育等服务。目前已接到深圳海关、小鹏汇天、威凯检测等10余家企业测试需求。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低空飞行器风洞试验平台负责人尚祖铭表示,这是华南首个生产型风洞,将为民营企业破解研发资源瓶颈提供关键支撑。
据介绍,风洞作为飞行器研发的“咽喉”设施,能精准解决复杂气动问题。此前,以民营为主的低空飞行器设计制造商很难获得生产型风洞资源,省内民营企业想要使用风洞,不仅需跨省长距离奔波,排期甚至长达一年,时间和经济成本居高不下。新风洞落地后,大湾区企业在“家门口”就能用上风洞。试验排期将有望缩短至3—4个月,时间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成本也将下降一半左右,让更多企业用得起。
该平台风墙实验可精准模拟7级强风环境(风速13.9—17.1m/s),通过持续风、阵风等多样化测试场景,为飞行器安全性能提供硬核保障。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