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女舞俑、伎乐俑一组 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南越王宣)昨日,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甄·集——南越王博物院藏品征集成果展”在王宫展区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精选了300余件/套通过接收移交、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征集的文物,时间上纵贯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该展览也是南越王博物院建院以来首个系统梳理并公开展示藏品征集成果的展览,众多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30日。
珍贵文物还原2000年前的岭南平民生活
近年南越王博物院征集的藏品中,以2024年接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移交的文物数量最多、品类最全。这批藏品包括一批极具价值的考古出土文物及标本,涵盖汉代与南汉时期。其中,陶瓷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造型多样,如陶动物俑、陶仓、陶囷、陶灶等。
这批文物生动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比如,大宝岗墓群出土的陶灶、陶仓、陶屋等,不仅形制上是当时实物的复现,当中的很多细节更是精细到位,让我们得以一窥约2000年前的人们生活中的很多小情绪、小情趣。
展览策展人李光辉介绍,此前南越王博物院的文物展示多围绕南越国、南汉国贵族的生活而展开。而此次移交的文物,以质朴的视角生动描绘出汉代普通百姓的炊烟日常与生活百态,这些同样构成岭南历史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
“岭南第一简”限时大批量展出
2004年,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一口渗水井内出土了一批木简及碎片,上面的墨书文字约1200字,内容涉及法律文书,简文中所见的职官、郡置等内容,大多为历史文献中所少见或不见的内容,是研究南越国历史的第一手文字资料,被称为“岭南第一简”。2023年,130枚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木简完成整理工作,正式纳入藏品总账管理。2024年,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定级,这批木简中珍贵文物达44件,其中二级文物6组17件、三级文物27件。
此次,展览在做好多重严格保护措施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筹备,将在开展后的15天内,大批量展出南越国木简原件,15天后木简原件将部分轮换展示。此次难得的机会,让观众能够一睹在库木简的“全明星阵容”,探秘南越国的一手档案。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