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对违规卖货“打板子”更要“开方子”

www.guangzhou.gov.cn2025-07-10 17:14:08来源: 广州日报

为加强直播电商监管,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保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批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其中,海南聚广众达电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虚构履历卖课被罚200万元。

你以为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其实很可能是演出来的。海南聚广众达电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玩的套路并不新鲜,走的依然是“虚假成功人设+承诺陷阱”的老路子。该公司打造出“成功创业者”人设,声称能帮助学员“月入过万元”,并信誓旦旦承诺“一个月赚不回学费全额退款”。低成本、高收益、无风险,碰上这样的好事谁不心动?然而,所谓的专业讲师只是随机指定的男员工,所谓的成功学员案例也是伪造的截图。用户一旦付费后,发现课程内容名不符实,“退款承诺”自然也难以兑现。这种“画大饼”式的营销套路,往往就是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渴望“低成本高回报”的心理来赚钱。

类似套路在直播电商领域并不少见。应该说,直播电商的崛起在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商家为追求流量和利益,玩起了各种伎俩,有的带货主播虚构产品功效,有的知识博主夸大课程效果,甚至还有一些机构专门培训话术,教主播如何“制造焦虑”“逼单”。这些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透支行业信誉,破坏直播电商的健康生态。对此,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既是对违法者的震慑,也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护航。

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宽松的创新环境,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就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网络经济是眼球经济,同时也是信任经济。酒香也怕巷子深,直播电商靠讲故事来吸引流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承诺也必须是有效的。因为,消费者会基于对主播和平台的信任而下单,也会因信任的消失而离开。靠虚假故事、欺骗手段来收割流量,与竭泽而渔无异。唯有诚信经营、真诚服务,才是市场不变的制胜法则。

因此,治理直播电商乱象,一方面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让平台承担起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对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和监督,并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打击力度,保护守法商家和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呼吁从业者诚信合规经营,共同呵护健康行业生态。监管与自律并举,直播电商方能行稳致远。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