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婉琪、黄维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十五运会开创性地实现开幕式在广州、闭幕式在深圳、赛事覆盖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布局。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昨天在广东大厦举行主题为“开放共享、携手并进”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粤港澳联动办会举措阶段成果等。
广东:“1+4”联络机制 “三地三同”模式
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明忠重点介绍了具有开创性的联合办赛模式。据悉,三地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中央港澳办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建立了“1+4”的联络机制。“1”指的是国家层面的组委会下设的港澳工作协调部,“4”指的是粤港澳层面的四个常态化联络机制,包括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员、联合工作组。联络会议两月一次,首席联络官两周一会,联络员每日沟通,24个联合工作组定期会商。通过高密度的沟通协商,三地在六大重点领域达成共识,包括:跨境赛事、口岸通关、人车证件、食品安全、绿色办赛、赛事日程,共同探索出一个“三地三同”的联合办赛模式,也就是“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
黄明忠还以“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这个跨境赛事为例分享十五运会的“湾区实验”。一是“硬联通”,赛事实现半天跨三地,运动员将从珠海出发,通过澳门大桥到达澳门氹仔,经港珠澳大桥到达香港大屿山,再经港珠澳大桥回到珠海横琴,最后回到珠海市区,全长230公里,让千万观众同场感受粤港澳风情。二是“软联通”,赛事将实现时速40公里的无感通关,通过优化路线、竞赛组织、监管互认、信息互通等方面密切合作,让运动员可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无感通关,亲身感受“极速大湾区”。该赛事将在开幕式前一天,也就是11月8日举办,主办方诚邀大家亲临现场,一起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一起感受“湾区脉搏”的最强跳动!
11月份,主办方请大家到粤港澳大湾区看比赛,品美食!先来广东喝早茶,看游泳比赛,再到香港吃一碗鲜虾云吞面,看击剑比赛,然后到澳门吃几个葡式蛋挞,看乒乓球比赛,如果还不过瘾的话,晚上可以再来广东吃个夜宵,吃一碗生滚猪杂粥。通关方面,也请大家放心,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
香港:场地开放共享 展现城市特色
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表示,香港赛区一直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承办赛事,当中包括举行铁人三项的中环海滨和维多利亚港、沙滩排球的维多利亚公园、场地自行车的香港单车馆等。这些场地都是现有的社区共享空间,除了可以节省办赛成本外,在比赛前后这些场地也会持续开放给市民使用,满足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的需求。在场地“开放共享”之余,香港赛区着重充分利用香港的特色,打造“精彩”的比赛环境,希望向全国乃至海外观众展现香港的城市风貌和特色景点,包括刚才提到的中环海滨,不少参加早前铁人三项测试赛的选手均称赞比赛赛道很有特色,可饱览维港两岸的美景和多个香港地标。此外,刚于今年三月开幕的启德体育园亦将会是全运会香港赛区的主要会场,观众对启德体育园的布局和设施包括拥有可开合上盖和空调系统的主场馆、交通和餐饮配套,以及观赛气氛等,都有非常正面的评价。十五运会中,七人制橄榄球、击剑和手球,以及残奥的硬地滚球,将分别在启德体育园的主场馆和体艺馆举行,希望能为从内地和海外来港观赛观众带来精彩的体验,亲身感受这个世界级场馆的魅力。
杨德强认为,粤港澳三地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有利于深化大湾区的体育交流和合作。香港特区政府会充分把握全运会的机遇和潜力,在大湾区与粤澳两地共同构建更紧密的体育合作关系,包括三地政府部门乃至体育界之间在政策、人才培训、设施、训练、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交流;并以全运会赛事活动激发香港市民对运动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进一步增强香港在大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
澳门:5大比赛项目 运行测试完成
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表示,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是澳门首次参与承办的全国运动会,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澳门的信任与支持,对澳门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凡和深远的意义。澳门赛区将承办十五运会5个比赛项目,包括乒乓球、3人篮球、5人篮球(男子18岁以下组)、排球(女子成年组),以及空手道,还会承办残特奥会2个羽毛球比赛项目。此外,澳门也参与承办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比赛路线将跨越粤港澳三地,是十五运会唯一一个连通粤港澳三地的比赛项目。为了确保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顺利举行,澳门赛区稳步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在5月、6月顺利完成十五运会5个比赛项目的运行测试,还邀请了内地资深专家团队来澳,开展系列专题课程和指导工作,效果符合预期。
潘永权还介绍,2024年澳门全年入境的旅客数量达到3490万人次,其中,内地旅客占比超过七成,今年6月份,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中国澳门位列榜首。这个结果是对澳门旅游接待能力的高度评价,对澳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澳门一共有八个出入境口岸,有超过140多家酒店,拥有多样的都市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创意之城美食之都”,各国招牌菜式和网红餐厅及地道小吃如蛋挞、猪扒包等任君选择。
凭赛事门票可“急事急办”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港澳工作协调部副部长、省委港澳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志华介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超过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过3000人,是港澳来内地参赛和内地赴港澳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可以说是“双向奔赴、共享盛会”。其中,通关就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本届赛会两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口岸就是赛道”,跨境赛无感通关。十五运会有两项跨境赛事:在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中,运动员在230公里的赛道上,将会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丝滑而过,全程享受“不踩刹车”的通关体验;深港马拉松赛,运动员在深圳湾大桥上奔跑时,不用停下来刷通行证,一口气跑通深港两地,领略湾区融合之美。
第二个亮点,“通关连接民心”,传递东道主热情。对于参赛代表团,东道主在口岸设立了“专用通道”。代表团可以“团进团出”“即到即走”;对于持票观众,给大家开通“绿色通道”,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凭赛事门票还可“急事急办”,实现“一证在手,说走就走”,共享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值得期待的是,横琴口岸的“免出示证件”通道,届时有望实现直接“刷脸”通关。好客的小海豚志愿者,会做好引导服务,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粤港澳路路通,大湾区一家亲”的便利和热情。
另外,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是“前无古人”的国家盛会,不仅值得铭记,还需要更多创新与探索。在粤港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背景下,筹办工作亮点纷呈。同时,“粤港澳体育湾区发展模式和先行先试实践研究”已经列入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这是国家级的课题,组委会正火热地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典型案例征集。希望大家争做“主人翁”,贡献“金点子”——全民话全运,全民共献策,激发全运创新活力!
香港著名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
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公路自行车赛,我觉得极具标志性,赛道不但风景漂亮,也很有挑战性,希望运动员能安排好战术,保持好自己的节奏,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香港能够承办十五运会意义重大,感受到国家对香港的肯定和支持,是香港的荣耀,希望大湾区的市民能来香港为运动健儿打气,感受全运会的气氛,也让自行车热潮继续下去。
来到香港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有很多小吃;香港的交通工具很便捷,如果“贪心”一点,一天可以去许多个景点;香港还有一个海湾,有很漂亮的风景;香港也是购物天堂,汇聚了不少世界知名品牌。我最希望大湾区的观众都可以去现场看比赛,鼓励我们的运动员。有观众参与的赛事会更激烈,运动员会更加兴奋,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有可能打破世界纪录、奥运纪录。我也想带我家的小朋友去现场看看篮球赛事。
澳门著名武术运动员李祎——
在四年前,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第十四届全运会;时隔四年,我又有幸在家门口和全运会相遇,作为澳门的居民和运动员,我感到一种“小城办大赛”的满满自豪感,因为这证明了澳门具有国家认可的办赛水平和组织接待能力,相信通过举办全运会,能最大力度地激发澳门承办高端体育赛事的潜力。届时,全国精英运动员汇聚澳门赛区,将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体育爱好者,有力提升澳门的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澳门承办全运会也增强了我的责任感。我目前是澳门坊众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希望培养出更多武术人才。我将善用全城全运的热潮效应,以及澳门特区政府对体育发展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激发本地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响应全民健身,打造澳门活力之都的形象。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