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书香羊城 美文鉴赏

活到老,学到老

www.guangzhou.gov.cn2025-07-08 17:56:16来源: 广州日报

“网红教授”戴建业和我是同乡——来自湖北麻城。这几年,戴教授在全国各地演讲,每次在演讲前,总要事先申明一下:“我的普通话很‘普通’,带有浓浓的家乡口音,听不清楚的朋友可以举手提问。”听众多报以热烈掌声。戴教授襟怀坦荡,敢于“自我揭短”,是值得赞许和肯定的,但这也说明麻城人讲普通话许多音节“咬”不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本人同戴教授一样,发言或讲话时,许多词语的发音常常绕不开麻城母语发音,说起普通话来,让人听了如坠云里雾里,甚至笑掉了大牙和下巴,也把自己弄得尴尬狼狈。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书时根本没有汉语拼音这门课,后来也没有补学,所以造成普通话太“普通”,让别人听了,如听天书。

我在广州结婚后,爱人曾多次教我学汉语拼音,在生活中多次纠正我的发音,可是每次我讲着讲着,又回到了家乡的口音上;儿子出世后,爱人又叫我与儿子一起学汉语拼音,从“波、泼、摸、乎”开始学,最后儿子学会了,我却依然绕不开母语,满口的“麻城普通话”。

讲不好普通话,终归还是“不划算”和要“吃亏”的。有一次竞岗演讲,规定八分钟,我讲了八分半钟。超时应该不是主要“失误”,最大的失误还是浓浓的“麻普话”。事后一想,竞岗失败应该与普通话讲得不标准导致台下人听不明白有很大关系。

好在我为人热情、耿直、敦厚、善良,普通话讲得虽不准,朋友、客户、领导却并不见怪,更不责怪,相反,有些人还觉得我乡音“好听”,时不时说我“地域特色分明,一听就知道是哪里人”。在一些初次相见的饭局上,我一开口,在座有些人就能听出我是哪里人,根本不用我费时费力介绍籍贯了。

想一想自己还有一年多时间就要退休了,“普通话”讲得“太普通”,应该不会构成人生的重大漏洞,也就欣欣然、不当回事了。

然而,机会又来了。

小孙子马上要开始学汉语拼音了,我准备再一次搭个“顺风车”,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夙愿,希望日后讲起“普通话”来不再“普通”。

(杨德振)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