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岭南,蝉鸣荔熟。恰逢《长安的荔枝》热播,荔枝风潮引爆荧屏内外。眼下,从化区、增城区通过文化和科技赋能产业全链条,让岭南荔枝突破时空界限,以甜蜜风暴席卷全球。
当荔枝插上科技翅膀,从化区携手华南农业大学率先在全球攻克荔枝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让从化荔枝畅通世界;当荔枝有了自己的品牌,“增城荔枝红”成为增城荔枝出圈的有力抓手……以科技赋能产业、以品牌远征山海,为荔枝市场增添源源不断的新活“荔”。
实践证明,只要注入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也能“老树发新芽”。
文化助“荔”,讲好荔枝故事。荔枝之美,不仅在于肉质爽脆、甜蜜无比,成为“岭南佳果”之翘楚,其所蕴含的历史意蕴、岭南风情同样精彩。许多史籍、文学和民间传说均有许多关于荔枝的故事,其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犹如一座富矿,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甚至一个“梗”都将给荔枝产业带来巨大流量。深挖荔枝产业潜力,必须花大力气讲好“荔枝中的故事”“故事中的荔枝”。
品牌给“荔”,助力产品升级。产品为核,品牌为衣,农业产业亦不例外。纵观荔枝市场,品牌建设仍是薄弱环节。有鉴于此,要着力推出一批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品牌果园、品牌品种和品牌产品,以此带动整个荔枝产业的发展;贯通多元场景、做足品牌营销,鼓励荔枝生产主体发展电商直播、网红带货等多渠道销售,让荔枝这种“顶流”农产品成为“顶流明星”。
科技协“荔”,破解产业瓶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荔枝创新技术——如优质晚熟品种、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冻干技术等的使用,让人们想吃到新鲜荔枝已无须“长作岭南人”,也不限于当季。科技赋能,“荔”量全开,这种技术多多益善。
把特色挖透、把品牌立好、把营销做优,田间地头也能长出“新经济”,小小荔枝也能成为打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想象空间的钥匙。(广州日报评论员付迎红、练洪洋)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