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中大今年在内地招本科生7845人

www.guangzhou.gov.cn2025-06-16 17:37:38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张洁)昨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今年中山大学进一步扩招本科生,内地本科生招生计划增加至7845人。

中大今年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聚焦于新兴交叉学科、国家紧缺学科以及双学士学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大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都增加了招生人数,新增招生专业和特色项目。

推出7大各具特色的“创新班”

2025年中大强基计划新增药学(生物医药)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培养方向,目前一共招收12个强基专业(方向),依托13个院系培养。今年,中大新增“柔性电子”“智慧农业”“数字经济”3个本科专业。

中大推出7大各具特色的“创新班”。不同“创新班”将通过高考招生或者院内遴选两种形式进行选拔,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导师指导、小班化教学等支持。“创新班”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永銮创新班”,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创新班”,物理与天文学院“基础物理与天文学术新星培养实验班”,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振声创新班”,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鸿网创新班”,医学院“BRIGHT-X眼科创新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创新基地班”。

今年中山大学新增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并在高考中单列专业招生,全国总计划为210名,主要涉及4大领域:一是“X+人工智能”,如金融学+人工智能、金融学+计算机、管理学+计算机、大气科学+人工智能;二是“涉外人才类”,如法语+法学、日语+法学、法学+英语;三是“生命健康类”,生态学+预防医学;四是“湾区战略类”,如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经济学,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零调剂、不退档、认加分、无级差

今年中大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将按院系专业招生,学生录取时即确定被录取的院系。中大在全国普通本科录取实施满足考生专业志愿的招生政策,那就是:“零调剂、不退档、认加分、无级差”,即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专业、政审和体检合格且报满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则不退档、认可考生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无级差,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填满6个不重复的专业,指该省一个专业组志愿内可填报的6个专业数量,都不重复填满,则不会录取到未填报的专业。如果专业组志愿内可填报的专业数量少于6个,全部填上即是填满;如果专业组志愿内可填报的专业数量多于6个,填满前6个专业,会录取到前6个专业之一。填满6个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且政审体检合格,中山大学录取不退档、不录未填报的专业。

一般来说,上海考生需填满4个,广西、云南、内蒙古填满前6个。采用“专业(类)+院校”志愿模式的山东、浙江、辽宁、河北、重庆、贵州、青海不涉及调剂。

新生入校二次遴选名额倍增

进入中大后,新生还拥有二次遴选、转专业、辅修等多种学习方式。2025年中大新生二次遴选专业有近20个,名额超400人,专业数量和总名额相比2024年均有倍增,选拔方式多元化,专业选择面更广,机会更多。新生军训期间,学生即可报名参加遴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部分二次遴选项目,打破了原有高考选考科目的限制,文理兼招,给全校新生更大选择空间。

中大也继续实施转出“零门槛”、院系按照30%上限接收转入学生的转专业制度,可以跨校区、跨学科、跨院系转,全校所有院系均开放接收转专业学生。全校近两年转专业成功率近六成。大一到大四都可以申请,每学年开放1次转专业,大学期间,申请转专业次数不限。

89个微专业、63个辅修专业、34个辅修学士学位,中大这三个层次的辅修项目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学生修满相应学分就可以拿到证书,每个春季学期都可申请,可逐级递进、上下互转。其中,辅修学士学位的学分要求已经从60学分降至40学分。

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目标新,旨在开辟面向未来的新型交叉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方案新,将进行单独编班,小班教学,专属跨学科融合课程占核心课程四分之一以上。学生需要完成1篇融合性毕业论文,体现2个专业交叉内容。毕业时,1张毕业证、1张学位证,在证书上显示所获得的2个学位。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