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员 陈文杰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为何强调“顶住压力”,相信大家作为“过来人”,都会明白这四个字的含金量——4月初,一场关税风暴席卷而至。面对这场指向性明确且针对性强的贸易战,外部冲击明显加大,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压力几何,可想而知。
然而,我国经济不仅扛住了这场高强度的“压力测试”,而且还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看供给,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看需求,国内需求稳步扩大,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看外贸,发展韧性依然强劲,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强大的“抗压能力”,为发展注入底气与信心。
顶住“压力测试”,实现稳定增长的底气从何而来?不妨从这份难得的成绩单上找到答案。
来自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独有优势。从局部看,4月份,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消费、投资等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在需求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增势明显,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从整体看,“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拥有14亿多人口组成的消费大市场……简而言之,我国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国内大循环具有内在稳定性、长期成长性,为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提供有利条件。
得益于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及各方面积极应变。先看政策发力,其实宏观政策早已为压力测试打好“提前量”。去年9月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市场信心、社会预期持续改善,推动经济稳中向好;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存量和增量政策接续发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4月下旬,面对外部新挑战,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迅速对做好经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再看各方应对,体现为内外有序。在内,各地各部门因势利导、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从财政货币政策到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超长期特别国债,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经济稳定运行。对外,与上一轮贸易战相比,我国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应对也更为灵活自如,一边打出有章法、有层次的反制“组合拳”,一边主动拥抱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朋友圈”。而广大外贸企业亦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加力拓展多元化市场,促进了外贸稳定增长。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在此基础上,只要市场与政策形成良好共振,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作为全年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二季度该如何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无疑是“定海神针”——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政策精准性与市场活力,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平衡中,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未来纵使再有“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