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十香园新展为你揭秘

www.guangzhou.gov.cn2025-05-16 17:25:42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山水画,自古以来便与诗有不解之缘。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5月13日,“诗意岭南·画风文脉”林丰俗、郑阿湃、林映涛山水画作品展在十香园纪念馆开幕,本次展览以“岭南”为内核,通过山水画艺术解构岭南特有的文化语言,呈现林丰俗、郑阿湃、林映涛三位艺术家的创作风貌与学术脉络。他们以笔墨为媒,将诗情与画意相融,既是对岭南画坛的致敬,亦是对传统山水画诗意精神的当代探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林丰俗作品《节近端阳》

林丰俗:诠释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

本次展览分为两大篇章、三大个案:分别是“诗意岭南”聚焦郑阿湃与林映涛作品,下设“青山花影”与“水墨印迹”两个专题,前者以繁密笔触勾勒岭南山水的盎然生机,后者以当代水墨实验探索传统意境的新表达;“画风文脉”集中展出已故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丰俗的经典力作及珍贵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其创作生平与岭南绘画艺术革故鼎新的精神。

当代岭南山水画名家林丰俗的山水画,诠释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精神以及现代人对山水画的新理解,他把自然和生活融入山水画中,表现出浓郁的画境诗意,开创了岭南山水画的新面貌。

林丰俗爱读诗书,常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体味融入画中,又善于在寻常景物中发掘与古人诗意相通的现实景致。《家在江南黄叶村》是根据苏东坡的诗“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所作,林丰俗取了“黄叶村”三字立意,构思出在黄昏山林底下闪烁的栗子树,山谷里树影朦胧,山头仍见斜晖的景色,并以此景画苏诗意境,虽然画中的景色未必是古人的环境,心境却是有些古意。

林丰俗信奉“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的古训,其所描绘的物象如田野、山溪、山花等,往往是最朴素平常之物,然而一经他笔触,却充满生活情趣,耐人寻味。他的作品《节近端阳》描绘初夏广东水乡河岸风光,他在画中题跋谈道:“节近端阳,龙舟鼓响,凤凰花开,南国水滨屋角一片红霞,扑地腾空,璀璨夺目。此境非亲到粤地不能知也。”为了表达“一片红霞”的鲜活感受,林丰俗放下淡雅的水墨审美理念,用大片红色将广东常见的凤凰花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在构图穿插安排中,更注意水墨韵味和点线的骨干作用,这样画面不会轻浮单薄,而有南国水乡自然秀丽的意趣。

林丰俗对岭南新山水画课题锲而不舍的探索也影响了一大批岭南画坛的后辈。

“林丰俗老师对我的笔墨和创作方式影响很大。”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方土表示,“林老师上课认真负责,从一棵树到一块石头的画法都仔细做示范。让我们感动的是,当时在西樵山写生,大家分散在各个角落,为了给每个学生做辅导,林老师山上山下要跑很多趟,从不言累,不管学生待在哪个角落,他总能找到。”

“榕树、红莲、牧童、田埂、菜花,这些在广东很常见的景物,在林丰俗笔下出现,总能让观者回味无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刘文东表示,林丰俗对人和教学都如他的画般淳朴,给予当下山水画教学许多启示。

“对岭南山水画创作,林丰俗注入了自己对于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来自生活,也有来自书本,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广州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东说道。

郑阿湃作品《西樵山》

郑阿湃:山水画里隽永的人文意味

展览现场,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阿湃的山水画,继承其师林丰俗的艺术理念,善于观察,又善于表达。他的视野中透露着对世间万物浓浓的眷顾与关怀,这种情感源于早年与山川自然的亲近,亲历田园生活的真切体验。而在笔墨语言的营造上又与师辈的审美和技法一脉相承,进而呈现出生机蓬勃、万物并作的艺术感染力。良好的造型能力与独到的形象捕捉,使他提炼出山川树木各种足以入画成境的角度,进而运用生动潇洒的线条解读、重构自然。

郑阿湃在创作中对写生尤为看重,他坦言:“我每年都在写生,这让我的创作获得了很多转换的元素,比较生动,不会概念化。画多了画久了,轻车熟路,不动脑子就能画出来并非一件好事。这时需要停下来,看看书,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艺术不应该是刻意的。”

《岱庙》《鼎湖山》《英德黄花镇彭家祠》《七星岩玉屏峰》《顺德杏坛镇青田村》……郑阿湃笔下的山水题材近些年拓展到对不同地域风貌、人文环境的关注,然而不变的始终是万家烟火、日升月落的人间况味。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多了一丝隽永的人文意味。

林映涛作品《潮州西湖》

林映涛:创新笔墨表达家乡风物

本次展览展出了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林映涛两种不同题材的作品,一类是“胡杨树”系列,另一类是其家乡潮州的风景。

林映涛表示,“胡杨树”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胡杨树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生存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创作中,我试图通过强烈的动态和有力的笔触,展现胡杨树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挑战。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并不太完全适合用来表现胡杨树,我尝试从版画创作的基底来进行材料转换和语言迁移,用线条勾勒加皴擦作为基本造型语言,渗入中国画的章法和水墨韵味。”

他说:“家乡风物寄托着我对家乡潮州的感情。在创作中,我继续尝试把水墨当作一种元素来用,通过对版画与国画这两种艺术门类的语言与表现方法的有机融合,展示家乡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希望能对传统山水画的当代传承与全新发展有所助力。”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其间十香园纪念馆还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邀请香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朱万章教授在馆内举办“居巢、居廉的艺术新解读”公益学术讲座。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