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将跨境办学

www.guangzhou.gov.cn2025-04-09 17:36:16来源: 广州日报

大咖观点

我们不能把传统工业生产线上从事自动化生产的各种独臂机器人、插件机器人当作机器人看,它们只是按程序办事的自动化工具而已。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

未来人工智能将从ToB更多转向ToC,做到“个人有感”,并且“多模联动”的协同模式将进一步涌现,实现大算力的提升和好算法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垂直领域。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

陈俊龙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4月8日,“读懂中国”系列学术沙龙“湾区科技创新对话”活动在广州举行。论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以下简称国创会)、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办,国创会产业协同促进中心、粤港澳数智中低空经济产教融合联合会承办。

开启高校跨境办学新模式

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在活动中介绍,学校百年校庆前夕,为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工作部署,中山大学在香港建设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成为内地高校在香港建设的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这个机构很快会跨境办学,开启内地高校跨境办学、协同科研创新新模式。

郑跃介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在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校区都布局了人工智能学科和学院,聚集了许多学院和师生共同建设大人工智能学科群的教育和科技发展体系。学校还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探索及产业应用领域,布局了非常多重大科技平台,已建设的相关国家级平台目前有5个、省部级平台20多个。依托中山大学的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为核心,紧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科学、医疗健康、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湾区重点产业需求,深入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目前有70个学院、10个附属医院,有一半都是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面向产业结合的学科群体,这是中山大学目前的优势。”郑跃介绍。

具身智能成嘉宾热议话题

春节以来,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我们不能把传统工业生产线上从事自动化生产的各种独臂机器人、插件机器人当作机器人看,它们只是按程序办事的自动化工具而已。

黄奇帆认为,真正的机器人要有“大脑”、有“五官”,根据“五官”的感觉反馈到“大脑”作出各种判断,没有“大脑”和“五官”的机器人是没有灵魂的。同时,机器人需要有对各种生活场景、工作场景进行条件反射、进行各种判断、进行最优化路径选择等能力。

“所以现在机器人真正的发展为之尚早,但是机器人的时代正在到来。”黄奇帆表示,未来,全世界将有几亿个甚至几十亿个机器人出现,这些机器人至少分成五类:第一种是社会产业、制造业、商业、产业使用的机器人。第二种机器人是进入家庭的家政,社会服务、家庭服务的机器人。第三种是可以为各种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的秘书式机器人。第四种是具有脑机互动的,AR、VR的各种头盔和眼镜,可以替代人身上的各种智能终端。第五种就是现在已经在推进的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驾驶汽车或无人机等等。“这五种机器人都必须是一种能够反映社会场景、灵活应对的有灵魂的机器人,而不是一个‘木乃伊’,只能按照内置程序进行惯性式运行。”

无独有偶,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作主旨演讲时也提到了具身智能。他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从ToB更多转向ToC,做到“个人有感”,并且“多模联动”的协同模式将进一步涌现,实现大算力的提升和好算法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将应用于云边智能、具身智能+情智机器人、大健康、数字平行人等多个领域。

8日下午,活动还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体科技等前沿领域三大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