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宣传教育 政务专栏

她设计管井监控 扛住台风三连击

www.guangzhou.gov.cn2017-09-12 17:45:00来源: 广州日报

砥砺奋进的五年

学习南粤工匠  与广东共奋进

工匠介绍

邓艳梅,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网络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通信网络管理高级技师。其创办的创新工作室,共申报专利11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科技进步奖11项和管理创新奖1项。“邓艳梅创新工作室”相继获授牌“广东省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晓全、张晓宜  通讯员何怡摄影报道)井盖因故缺失问题一直让公共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头疼,极大影响行人的出行安全,同时通信管线也会受到损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网络发展部主任邓艳梅从淘宝上买来简单元器件作为模板,反复测试大半年,从普通漂流瓶开始,不断挑选合适的防水套盒,最终在全国首推多传感“管井监控”方案。近期,这套方案经受住了台风“天鸽”“帕卡”“玛娃”的三连击。

思路从“防盗”到“监控”

邓艳梅

工作现场,邓艳梅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如数家珍地展示着当初开展课题用到的元器件,其中最让她骄傲的则是多传感“管井监控”方案。

起初创新工作室考虑将现有井盖换成石墨井盖,并加装防盗锁,但防盗井盖成本太高,而且不同井盖规格各异、大小不一,可行性较低。

“岗位难题在这,必须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邓艳梅团队最后把思路从“防盗”调整为“监控”。起初只是从淘宝上买来一个简单的元器件作为模板,反复测试。邓艳梅将监控系统反复调试,将系统的算法大幅度优化。

在管井内安装监控设施,防水性必不可少。邓艳梅从普通的漂流瓶开始,不断挑选合适的防水套盒,实践证明,在台风“天鸽”“帕卡”“玛娃”的三连击下,管井监控设备经受住了考验。

每天都是最后下班的人

“基本每天都是最后走的那一个。”这是46岁的邓艳梅工作25年来的基本状态。邓艳梅告诉记者,亚运会举办期间,她在中国电信亚运通信保障指挥部执行组,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3小时,高峰期一个月工作时长甚至超过400小时;在台湾海峡地震引发的海缆中断事故中,她顶着重感冒坚守在现场指挥调度。

2014年,邓艳梅创办创新工作室,3年来已开展九大创新课题。“创新工作室的宗旨和基因就是创新。”邓艳梅告诉记者,固移融合通信UC系统研发、多传感“管井监控”创新解决方案等都是工作室出炉。

至今,工作室团队已孵化出2名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1名技术创新能手、1名广东电信劳动模范和1名广州电信十佳青年。 

(编辑: 苏运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