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成希
24日凌晨,广石化发生火灾,引发全城对广州安全生产的极大关注。24日上午,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广州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网络采访活动中,广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陈如桂介绍,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很多,广州的情况不容乐观,全市现有危险化品企业2484家,涉及到粉尘爆炸的企业有812家,油气输送管道51条,740公里,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管理任务非常艰巨,广州将从严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全省率先组建3310人的镇街专职安全队伍
查处了60多宗与危化品有关的企业
陈如桂介绍,广州是交通枢纽、交通中心,进出广州的车辆非常多,这几年广州交通事故占死亡人数91%以上。今年以来,市委召开三次常委会,市政府召开九次常务会,专题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广州还定期召开制度的防范重大安全事故会议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广州在全省率先组建了3310人的镇街专职安全队伍,打下了基层的安全力量基础。
广州强化了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整治,广州用1年多时间,整治完了830公里的油气管,共排查185个安全隐患。强化了危化品和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吸取国内一些城市安全事故教训,对全市的销售企业进行拉网式的检查,专门出台《广州市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陈如桂称,天津港爆炸事故以后,奖励举报起了很大作用。除了政府和专业部门开展的安全隐患排查,市民通过举报打来了1000多个案件电话,核实有问题的597宗,查处了60多宗与危化品有关的企业,说明社会发动力量很重要。广州也强化了城镇燃气安全的监管,开展了瓶装液化气供应市场的整治。广州市有700多万个液化气瓶,这些都是安全隐患,目前广州煤气入户率将近30%,争取明年达到50%。 据介绍,广州集中开展生产治理行动,特别是对粉尘爆炸企业进行重点的安全整治,完成了787个专业市场的整改,开展了城中村安全隐患的综合整治行动。广州有7、8百大型专业市场,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消防隐患。广州通过专业化、第三方评估和升级,来消除安全隐患。广州市有300多个城中村,分批开展六项综合整治,要求到今年底基本完成。目前光是消防火警就下降了49%,整理完的城中村还没有出现过消防事故的。
广州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的“打非治违”,对全市生产安全单位开展地毯式全覆盖安全执法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各种安全隐患,广州把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通过吸取本市和外地安全生产事故的教训,来促进隐患的整改落实。去年各类安全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和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分别下降25%、18%和46%。
广州河涌实行10个小时保洁制度
1—10月份全市警情同比下降5.7%
陈如桂称,广州作为超大型城市,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面迅速的改变城市环境面貌做到干净整洁,广州从严从实加大了环卫保洁和城管执法力度。
具体来说就是面积全覆盖,实现对全市环卫保洁不留死角。除了做好定量的保洁以外,珠江广州河段114公里及768条河涌2360公里也纳入保洁范畴,实行10个小时保洁制度,每天清理水上垃圾都有5万吨左右。还要做到时段全覆盖,一、二级马路全部实行16小时保洁,内街实行14小时保洁、对于步行街、火车站实行24小时保洁。全覆盖以后,任何时候每个地方都有人管。
“广州有304个城中村,城中村问题比较突出。有人说是城非城、村非村,是城市环境问题的瓶颈和黑点。”陈如桂说,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从问题最突出、难度最大、群众意见最多的城中村抓起,集中攻坚、破解难题。那么差的地方都做好了,其他地方增强了信心,也积累了经验,推广起来非常容易。
同时,广州大力开展重点整治工作,特别是开展出租屋创建活动的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整治人、物的登记纳管工作漏洞,出租屋的治安、消防、安全隐患,加强重点地区的整治。2015年广州挂牌整治了43个重点地区,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客运公交站场、火车站、码头和人行天桥、过街隧道的综合整治,也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的综合整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经过努力,广州全市的治安情况不断的好转。“1—10月份全市受理刑事、治安案件警情同比下降了5.7%,两抢、入室盗窃和盗窃汽车案情同比下降了18%、9%和11%。”陈如桂介绍。
在册来穗人员有783万人 全市组建了1万1千名网格员
陈如桂介绍,到今年10月份为止广州登记的在册来穗人员有783万人,还有一些特殊岗位没有登记到的,广州人员流动的模式逐渐由过去的单身候鸟式的流动向家庭式、家族式转变,新生代流动人员不断增加,80、90后开始成为来穗人员的主体。目前全市建立了166个街镇管理服务中心,有1029个社区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服务管理体制。
广州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意见》、《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来穗人员纳入广州市人口管理,深化以证管人,严格落实居住证有效政策措施,建立全市统一的来穗人员信息库,推广利用第二代居民身分证集中办理居住证,向来穗人员延伸覆盖公共服务。在来穗人员中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积分来配置、享受全员的机制。按照在广州的表现,来的时间和岗位进行打分,安排每年有一批人入户广州。
2012年起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实现零收费,居住证的办理也是不收费的把管理贯穿于服务中,取消收费,稳步推进了来穗人员子女教育均等化,2013年有23个没有广州户籍的学生在广州公办学校就读,占户籍人数42%,扩大了社会保障范围,来穗人员在社会保障方面,以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陈如桂表示,广州在各区试点基础上,围绕构建一个组织架构,一张基础网络,一支网格队伍,一套信息化系统和一套管理服务,形成一个网格化管理。在广州,每200户左右就划一个基本单元,一个网格,全市有2万多个网格。制定了广州市第一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入格事项涉及到20多个部门,共176项,建立了一支由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网格队员。
陈如桂介绍,全市共组建了专职和兼职网格员12000多名,逐步设立了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根据统计,80%的受访市民认为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对加强社会治安、搞好公共卫生有明显的帮助,责任落实有抓手。
(编辑: 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