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告
   更多


 

 

广州市对外新闻发布·文告(三)

 

广州市对外新闻发布会
10月23日发布会林树森市长答记者问

    《新快报》记者问:90年代初霍英东先生在投资南沙时说过要把南沙变成广州的尖沙嘴,请问市长,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基本实现这个目标?

    林市长答:我们讲的是大南沙的概念,尖沙嘴的范围太小了。霍先生当时在南沙镇搞开发,搞一些港口、渡船、商贸旅游等。南沙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到香港只要一个小时的船,他希望把条件搞好以后,在商贸方面或是在居住方面能构造比香港更好的环境,让香港人能到这里居住、消费。他的这个想法,我相信将会随着我们加快对南沙开发变为现实。但尖沙嘴毕竟范围太小,我们讲南沙的开发是大南沙,比原来南沙镇更大的一个范围,它包括几个大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中心区,将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商务贸易居住区,另一方面是港口物流区,还有一方面是临海工业区,转移广州市区的重化工业区南迁,这些比尖沙嘴的概念大得多。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问:目前香港政府在参与南沙方面的进展怎样?如果是合作,香港在合作方面有什么好处,将来会得到什么好处?

    林市长答:香港有一段时间讲过要提高香港产业结构水平,往高新科技方面发展。香港本身也提出,要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应该多吸纳国内外各方面的人才,尽管现在有很多政策,但这么多年大家可以看到,真正搞高新科技产业的回香港创业的留学人员数量还是有限的。香港想把产业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可能找一个地方,能够联合起来搞科技园,可以在香港设园,也可以在广州投资,企业可以两边走,特别是在人才方面,可以先在南沙这边工作,适应了以后再拿通行证过香港,从这儿到香港只要一个小时,两边都可以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通道。

    我们本着这样的愿望,希望一起提升香港的产业结构,香港的制造业现在基本上进了珠三角,高新科技能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通道,使大家能互相得到好处,才考虑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在我们完整的构思之前,香港科技大学与霍英东基金会、番禺区已经在南沙搞了资讯园,我们的本意就是把这一部分放大,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这样大家就可以互通有无,香港接受了这方面的建议。

    另一方面香港提出在物流方面也应该很好地合作。香港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在番禺投了很多钱,准备搞物流中心,因为它是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是东西的进出口集散地,将来在物流上是可以取到很好的流通作用,香港已经提出了,那么我们在物流方面也可以合作。 

    广东省政府与香港政府达成共识,在高新科技产业与物流方面首先进行合作,建议得到两方面认可之后,现在工作的进展非常顺利的,不管是广东省政府还是广州市政府和香港政府,都非常重视,相关方面的负责人正在具体协商起步和今后的动作。

    《广州英文早报》记者问:南沙是以港口、码头为中心的海滨新城,而距南沙38海里就是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深水港城市,省内各沿海城市也都有大大小小的港口,南沙会有怎么样的优势来与它们竞争?

    林市长答:我没有说南沙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区只是三个部分的一部分。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概念与刚才已经介绍了"东京湾"概念一样,是一个港口群的概念,不是只准你有港,别人不能有港,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发展,更何况广州港还是中国大陆吞吐量第二的大港,历史上一直在华南地区发挥很大的作用。南沙作为广州港南沙作业区具有非常优越的位置,就在于它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所有的东西到这里是路途最短的。香港作为国际上的远洋港,它并不能代替广州港,广州港是一个大港,广州的所有东西不可能拿到香港去运输,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从来就有自己的港口。利用南沙,把现有的广州港向南拓,把南沙作为广州港的作业区,将来与珠三角的港口群(包括香港)互相繁荣、共同进步。

    《南方都有市报》记者问:南沙的南部有一个科技资讯园,鸡抱沙岛要建一个深水港,请您就这二个项目的规划作详细介绍。另外在明年城建基础设施的投资中投入到南沙的有多少?具体会启动哪些项目?

    林市长答:这几个问题刚才都有说过,南沙资讯园是香港科技大学与霍英东基金会、南沙开发区三方面合作的项目,此项目已开始启动。但南沙的基础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等方面是有缺陷的,整个动作不一定很理想,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后,相信发展会很快,现在发展的进度还是令人满意的。鸡抱沙或是龙穴岛,它们靠近珠江出海的深漕,靠近进深水航道,比广州港少了60公里的航道,很有利,广州港在南沙做一个作业区,对将来整个港口的功能包括效益非常有好处,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论证这个作业区,珠三角的港口群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港,这么长的岸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包括香港港和周边的港,现在的规模,将来都要发展,我们跟着发展的趋势,按照市场的需求程度,逐步加快我们的建设。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问:最近朱总理来广东视察对南沙的发展有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指导思想?日本企业来南沙开发投资的话,希望他们在哪些行业作投资?

    林市长答:这次总理来我们没有向他汇报南沙。但南沙早就是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和广州本身经济实力的原因,如要启动一些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投入很多,地铁三号线建设就需要160多个亿等,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前几年是根本不可能。这几年我们在南沙的开发上按常规说是快的,但比我们现在的一些快的项目,它又相对慢了一点,我们现在已经有力量,我们要用我们力量加快南沙的开发。如果日本人到南沙投资,我们非常欢迎。WTO进入,将来开发区的政策如有取消,那是将来国家调整的事情,一直到今天,南沙经济开发区还是国务院批准的经济开发区,享受特区的政策,日本人在这方面可能了解不够,你可以多介绍一下,只要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各行各业都可以进来投资。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广州港南沙作业区与广州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的黄埔新港将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要开发南沙,您认为新加坡应作怎样的参与,有什么样的合作前景?什么时候南沙的整体发展会成型?

    林市长答: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并不是我们现在的黄埔港与新加坡整个合作,而我们只是把黄埔港其中的五个泊位拿出来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作,黄埔港很大,包括我们现在新开发的南沙作业区。我们既然拿出了五个泊位与新加坡合作,当然也欢迎其它的泊位跟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所有外商合作,所以不存在将来的南沙港与广州港什么关系的问题。
    将来的进度怎样?我们认为南沙是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现在有了可以加快发展的条件,如地铁三号线五、六年以后能开通,几个主要的干道要到二、三年以后能开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搞基础设施,一方面布局生产力的发展项目,如重型企业的南部迁移。估计还有外商的在这方面要合作、想来投资的,投资工业性项目我们也很欢迎,但这些投资都是随机的。作为我们的整个规划,觉得除了高科技工业可以在原来小南沙这个地方的周边之外,在北面还可以搞一个临海工业区,可以布很多的工业,这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可以五年有一批项目出来,可能十年以后它的规模更大,甚至二、三十年它一路发展下去。不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生产力布局,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很难说到什么时候成什么样的规模。

    《羊城晚报》记者问:怎样评价霍英东先生在南沙开发中的作用,在大南沙概念中市政府是准备如何与霍英东先生合作?大南沙的面积是多少,远景的大南沙的面积有说法是包括横利、万顷沙等,是否有这样的说法?

    林市长答:谁都知道霍英东先生非常爱国爱乡,他当时开发南沙也并不是想在这里面取得多少回报,他是认为这个地方非常好,特别是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离不开将来南沙的发展,希望南沙的发展能带动和支持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这是他多次讲的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他现在的投资已数以十亿计,但并不是为了要多少回报。南沙的发展从常规来说是非常快的,但与南沙的位置和将来所起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更加快一点,我相信霍英东先生从开发方面讲起了一个很好的先锋带头作用,为将来南沙的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霍先生无私的奉献,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南沙是指南沙镇,大南沙开发的概念,是希望南面将来可以变成港口物流区,以北的方面将来可以变成工业区或是其它的区域,很难一下子划清楚是多少平方公里,这是一步一步在发展。讲话稿里面讲是南沙的开发区的整体规划,我解释的是广州的南部开发,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根据事态的发展,我们一方面一方面把它扩大,不管怎么说它也是广州现在的番禺区,只是在广州十个区中的一个区,在区里面将来生产力的布局与城市建设怎样发展,都是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里面的事,所以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走。

    《中国改革报》记者问:预计建设大南沙需要多少资金?需要多长时间?现在资金的落实情况怎样?

    林市长答:资金的开发是没有止境的,道理很简单,从城市建设到生产力建设是没有止境的,一百年以后也搞城市建设和生产力布局,一千年以后也是搞,很难讲清楚资金要多少。刚才讲的几方面,比如大的基础设施--地铁160多亿,我们现在准备动工,肯定是因为有钱,国务院才能批准;几条快速干道,本身有的是业主投资,有的是政府投资,资金落实了才开始动作的;港口在珠江三角洲的港口群布置完成以后,我们将会考虑将来南沙作业区到底怎样上比较合理、比较经济,整体规划我们到时再定。至于其它包括工业性的项目,有的可能是我们企业自己解决费用,有的是外商投资,现在很难讲清别人会拿多少钱来进行投资。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 中国广州 * 2001
最佳显示 真彩色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