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防汛救灾不容谣言兴风作浪

www.guangzhou.gov.cn2025-08-01 18:19:41来源: 广州日报

近期,多地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牵动人心,多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抢险力量,众志成城抗击自然灾害。然而,个别网民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散布汛情造成人员伤亡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已依法处理。(7月31日央视新闻)

在抢险救援的紧要关头,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有人为博眼球编造出“洪水冲走钓鱼爱好者”这样绘声绘色的细节,有人用网络图片故意编造虚假汛情信息,还有人用其他地区多年前的视频篡改、合成视频发布……凡此种种,不仅引发公众恐慌、干扰正常社会秩序,更挤占了本就紧张的抢险公共资源。每一条谣言的传播,都可能让救援力量分心,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在防汛救灾的特殊时期,编造、散布谣言于理不通、于法不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刑法中也有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近期,诸多涉汛网络谣言案被查处,既给所有人敲响警钟,也释放出鲜明信号:任何试图借汛情蹭热度、博关注的行为,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抵制谣言,需要多方协同打出“组合拳”。一方面,权威部门要主动出击,在谣言出现后第一时间发布通报,通过官方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更新汛情动态、救灾进展等信息,以及时透明的信息让谣言不攻自破。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要压实责任,用好AI等新技术加强内容审核,从源头上拦截不实信息,让谣言无处遁形;更重要的是,广大网民要保持理性,增强辨别能力,面对朋友圈“疯传”的紧急通知、群里的所谓“现场视频”时,不妨多问几句“信息来源”“有无官方印证”,用审慎态度阻断谣言传播链,守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

防汛救灾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既考验城市韧性,也检验网络文明的成色。在这场全民战役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是一道有力的防线。全民齐心协力,让谣言无处遁形,才能让救援力量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