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基层报道

广州荔湾石围塘社卫中心创新多学科协作家庭病床服务模式

www.guangzhou.gov.cn2025-07-03 17:13:43来源: 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2024年以来,广州荔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石围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石围塘社卫中心”)在荔湾区卫生健康局“一中心一品牌”的部署下,推进“在家‘住院’有‘医’靠”民生实事项目。该中心创新打造多学科协作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切实打通了基层医疗的最后一米。

把“会诊厅”搬到“群众家”

6月的一个星期一,广州荔湾区石围塘社卫中心副主任蔡贞香照例来到辖区内居民孙婆婆的家,和她一同前来的还有来自护理科、康复理疗科的两位护士。

“蔡医生,您又来了!”孙婆婆的儿子梁先生热情地开了门。随后,三位医护人员来到孙婆婆的房间,健康检查、伤口护理、针灸……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母亲100岁了,前几年先后跌断了两条腿,做了两次髋关节骨折手术,已经卧床5年。”梁先生说,母亲年纪太大,行动又不便,出门就医很辛苦。今年初,他来到石围塘社卫中心求助。见到石围塘社卫中心副主任蔡贞香后,他松了口气,老母亲终于有了“医靠”。

原来,该中心正在推进“在家‘住院’有‘医’靠”民生实事项目,通过组织“1+1+N”(即“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中医师/康复医生/药师/上级医联体专家”)的家庭病床多学科服务团队上门服务,为家庭病床患者提供全面、精准治疗和科学康复服务。

“每周一、周四,医护人员固定上门,蔡医生有空的时候,还会过来看一下。”梁先生感激地说,“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现在我母亲的身体与精神状况都好了很多!”

“在家住院有医靠”辐射全区

“我们社卫中心在建家庭病床有21张,主要是中风、骨折后卧床的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还有一些行动不便的患病老人。”蔡贞香说,医生出诊收费不高,患者自付比例约5%,普遍每月仅需约500元,部分特殊人群在享受补助后还能实现“零自付”。

“以前是患者来社卫中心,是患者跑腿,现在是医护跑腿。”石围塘社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梁汝琼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成本与采购移动诊疗护理设备的成本。“石围塘辖区面积大,服务人口多,有一万多名老年人。牺牲一点点效率,为这些需求最迫切的患者‘兜底’,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梁汝琼说。

去年,荔湾区聚焦老年群体健康需求,实施“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在家庭医生、家庭病床、长护险等既有政策的基础上,为区内老人提供全方位就诊便民服务,提升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服务水平。在“百医护老”的大框架下,荔湾区将扩大家庭病床覆盖面,推动“在家‘住院’有‘医’靠”项目纳入2024年区民生实事和区领导牵头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将这项服务推广至全区。为此,荔湾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为每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一批便携式家庭病床设备,提升家庭病床服务水平。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