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一公司中标重庆三峡学院防火墙及DNS设备采购项目,中标价75万元一台。有网友指出,该款设备在网购平台售价仅299元,并质疑其中标价格不合理。巨大的价格落差,一时间引发舆论哗然。
一台市场价299元的普通路由器,在招标文件中摇身一变成为“出口防火墙”,价格就飙升了2500倍。“玄幻剧也不敢这么夸张啊”“被发现就终止,没发现的呢”“建议重新审计一下该校历年来的招投标”……看似荒谬的价格“魔术”让网友们惊呼阵阵,也将高校采购领域中监管缺位与权力失范的管理漏洞暴露无遗。
招投标制度的设立,就是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从而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或服务。在招投标过程中,评审专家需要对产品技术参数、市场价格进行严格审核。可是,此次采购中,审核机制却形同虚设。拟中标的产品实际是普通的千兆有线路由器,与学校要求的网络防火墙技术标准严重不符,这个只需要在电商平台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的简单问题,却一路绿灯畅行无阻,直到网友曝光才被发现。如果网友没有及时发现呢?是否还有类似的没被发现的天价采购?细想一下,让人心惊。
从事情的进展看,5月11日,重庆三峡学院发布情况说明称,5月9日,学校工作人员查询相关资料,发现拟中标的产品不符合学校要求的技术标准,鉴于“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决定终止此次采购,重新开展采购活动。5月10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采购项目的终止公告。
表面上看,学校响应及时,问题似乎也得到了初步处理。但是,该事件至今依然疑点重重:“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究竟是什么?拟中标供应商所响应产品与校方要求严重不符,是工作疏忽,还是有人故意为之?供应商为何敢报出如此天价?显然,诸多疑问还有待校方进一步澄清。
事实上,从2000多元的天价校服到3600元的插座,校园招投标采购中的高价低配现象不时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教育投入日益增多,一些人打起了“靠校吃校”的主意,将教育资源、管理权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滥用职权、谋求私利。另一方面,管理漏洞为权力寻租留下操作空间。有的学校为追求效率简化流程,不少采购流程只是走过场,最终还是经办人和领导说了算,这也让利益输送、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有缝可钻、乘虚而入。当制度防线失守,公共资金就难免成为人人觊觎的“唐僧肉”。
教育经费容不得半点“跑冒滴漏”。重庆三峡学院的天价路由器事件,再次敲响警钟。终止采购只是纠偏的第一步,而根治乱象,则需要继续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加强制度建设,以科技赋能筑牢监管堤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