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花似火如炬,英雄城全城“红”动,图为海珠广场盛开的木棉花。(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4月2日下午,“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总结分享会在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举行。
英雄花似火如炬,英雄城全城“红”动。刚刚过去的火红三月,一朵英雄花燃动一座英雄城,广州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中心工作,组织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奋进伟力,为全运盛会凝聚全城热情、昂扬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贾政 通讯员穗宣
铭记历史 传承英雄精神
红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源泉,更是凝聚人心的时代强音。系列活动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深入挖掘广州丰厚的红色底蕴,让革命历史从书本、场馆走向大众,让英雄故事焕发新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历久弥新的精神动能。
“全市各红色文化场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形式、联动多方,推出了一系列形式鲜活、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涵盖‘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11个板块。”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革命文物处处长伍向阳介绍,今年各红色文化场馆的活动呈现三大特点:其一,参与人次创新高,局属5个博物馆(含下属单位)累计举办活动超160场;其二,覆盖面广,惠及多年龄段群体,以研学、辩论赛、短剧大赛等形式,覆盖全市20多所中小学,木棉生活节、露天电影等活动吸引数万市民打卡;其三,传播力强,红色IP深入人心。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市总工会宣传教育与网络工作部部长陈昉介绍,今年3月以来,市总工会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这个红色工运地标为主阵地,开展“红棉舞台”“红棉诗会”“红棉悦读”“红棉学堂”等20次特色活动,吸引3500人参与。
如何让木棉年年开,精神代代传,越秀“答卷”提供了有益探索,积累了鲜活经验。越秀区委宣传部新闻和对外宣传科副科长翟晓雪介绍说,近年来,越秀区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在新与老的碰撞交融中激发活力,做足创新文章。以文德楼为例,其被打造为“家门口的红色课堂”,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就是其中一个生动样本。
赓续文脉 塑造城市品格
系列活动推动城市生态与红色人文对话交织,将英雄花的伟岸风姿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渗入群众文化生活。
在“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中,市林业园林局围绕“种红棉、赏红棉、颂红棉、学红棉”四大板块,在白云山、越秀公园等6个核心场馆开展了97项共300余场次系列活动。市林业园林局一级调研员詹宇扬介绍,市林业园林系统通过生态、文化、科学、希望四维赋能,构建“可观、可感、可学、可传”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广州市文化馆作为全市30个核心文化场馆之一,以“红棉舞台”为依托,共举办系列活动20余场,其中大型活动8场,线下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广州市文化馆活动演艺部部长陈华表示,广州市文化馆将着力打造“市民文化客厅”,推动红色文化从“活起来”向“火起来”“潮起来”跃升。
跨界融合 澎湃发展动能
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主任周宝祯介绍,市国防教育中心紧扣“英雄花开英雄城”活动主题,走出了“非遗体验+科技赋能+主题研学+艺术展演+N”的国防教育实效路径,掀起国防教育热潮。立足于国防教育事业这条“主赛道”,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以红色文化为内核,以“破圈思维”精心铺排一系列内涵丰富、亮点纷呈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话剧《陈复》的导演赵国栋分享了广州市“红棉剧说”系列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规划。他说:“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城市文脉’为使命,探索出一条‘以剧载史、以赛育人、以创促新’的红色文化传承路径。”以核心IP《陈复》系列为例,通过“短剧+快闪+舞台大戏”的三维呈现,演出多场,覆盖全市11个区,线上线下观众超50万人次。
过去一个月以来全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共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2万余场次,线上线下近9000万人次参与,全媒体报道2.6万篇稿件,阅读量数亿人次。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