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窗口,是人民至上的一面镜子,也是营商环境的一块试金石。
日前,《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明确,政务服务中心应当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受理、协调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一个“小窗口”,有望解开办事群众心中的“千千结”。这是个好主意。
服务“小窗口”,改革“突破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一度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重点破解“疑难杂症”,适时给予“温柔关怀”,是政府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升级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广州打造“云窗口”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出18个广州特色“一件事”主题服务……“新”意满满的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逐渐“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办不成事”窗口,不仅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窗口,也是彰显政务服务质量效率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什么?
为民意识。众所周知,政务服务就是为民服务,要坚持人民至上。可现实中,群众办不成事的情况并不鲜见。有的是缺少关键材料,导致“事难办”;有的是存在“玻璃门”“弹簧门”,导致“办不了”……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就是要通过专人专窗,专门解决群众“办不成的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紧扣群众需求。可见,“办不成事”窗口就是一扇“兜底窗口”,是政府主动出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表现。
扶企之心。有句话说得好:“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救活一个企业,用足一项政策可以壮大一个企业。”对企业而言,利好政策是发展最大的风向标,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办不成事”窗口可视为一种精准扶企的方式——一旦设立,就可以通过“专家会诊”“对症下药”,专治助企服务中的“疑难杂症”,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为民为企服务没有终点。优化政务服务,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对“民有所呼”的积极回应。期待广州加速政务服务提质扩面增效,让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上层楼”。
(广州日报评论员庹亚男)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