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对外新闻发布>>>正文

2002年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情况与2003年展望
市建委 市计委

一、城市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一)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2002年,我市围绕建设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目标,继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建设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城建工作量147.05亿元,连续第五年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城建任务。

  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新白云国际机场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3.6亿元,目前航站楼上部结构工程已全面完工,设备安装、装修工作已全面铺开,一期工程计划在2003年10月竣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一期工程于2002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地铁2号线建设“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低”,首段三元里至晓港的9个站于2002年12月29日投入运营,2003年上半年全线开通。3号线施工已全面展开,全年完成投资6.4亿元。4号线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

  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会展东路、滨江东路、新港东路、花蕾路、康王路、五山隧道工程等16项市政路桥项目。全面展开了华南路二期、仑头—龙穴岛快速路、沙仔大桥、黄阁大道扩建、虎门高速南沙联络道、新石榴岗路、广园东路延长线等一批重要道路工程的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四大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投资9.55亿元。猎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西朗污水处理首期工程已进入主体结构土建施工。猎德涌、沙河涌、东濠涌、司马涌、马涌、流花湖、石井河等截污工程已全面展开施工。兴丰垃圾填埋场工程第一填埋区已竣工投入使用,第二填埋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已展开;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动工建设;庆丰资源回收中心扩容工程已完成厂房建设,新增两条分捡线设备。

  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南洲水厂建设进展顺利,自来水供应网络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加快。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12.9亿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达到15.23亿立方米。加快推进燃气事业的发展,完成了CCR项目的调试,将管道煤气制气能力提高到103万立方米/日。管道气供气管网长度达到1879.98公里。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到28.63万吨。

  园林绿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了从“清违复绿”到“规划建绿”的转变。以开展公园生态建设年活动为重点,按照《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完善园林绿地系统,中山纪念堂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还被评为“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人防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适应新条件下城市防空袭斗争的需要,稳步推进人防组织指挥系统、通信警报系统、防护工程和专业队伍的建设。修订了市、区两级防空袭方案,全市在点防空警报器总数达到304台,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新建人防工程面积30多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

  村镇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取得新的成绩。以15个中心镇为重点,高起点推进村镇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村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2年全市又有31项“四个一”样板工程达标,使全市“四个一”样板工程达标项目达到130项。按照“先行试点,积极稳妥,逐步升温,不出乱子”的原则,遵循“不依赖政府投入,不进行商品房开发,发挥集体经济力量”的思路,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7条“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其中部分村庄改造初见成效。

  (二)城市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巩固和扩大“中变”成果,使重点区域的市容环境长期保持达标状态。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由“一区三边”、主干道逐步向次干道、支路、内街、内巷和旧居民小区梯次推进延伸。开展创建城市管理示范小区试点,促进了小区管理的规范化。继续整治不规范的防盗网、拆除或改造防盗网近11万户,面积130万平方米。整治、绿化和美化了内环路两侧和广州大厦、花园酒店、中信广场三个制高点周围,以及白云机场航线下的带状区域建筑物天面。加强对珠江广州河段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琶洲、员村和芳村段堤岸。深入开展创建市容达标样板路活动,新创建达标样板路13条,长度16公里,使全市达标样板路达到96条,总长度达到130公里。

  进一步规范建设工地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一个不准 进,三个不准出”(没有运输资格的车辆不能进入工地和搅拌站,超载的车辆、车厢没有密闭措施的车辆、没有洗干净的车辆不准出工地)规定,打出“野鸡车”偷运余泥的行为,对全市近1000辆散体物料运输车进行防撒漏全密闭改装,基本控制住城市道路脏乱源头。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率达到45%以上,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利用率达到15%以上。

  深入整治“六乱”现象,积极对行人穿越马路、机动车辆乱停放、“风筝杀手”、城市“牛皮癣”等突出问题和集贸市场周边、滨江东路、中大北门广场、棠下高压走廊、五山地区等重要地段进行专项整治。

  进一步整治违法建设行为,共清拆“两违”12834宗,面积134万多平方米,清拆违章户外广告9万多宗,制止新的违法建设1012宗,面积38.47万多平方米。通过综合整治,加强管理,市容景观和环境秩序进一步得到改善。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区、街三级巡检网络进一步健全,“条”、“块”管理的工作关系进一步理顺,各级、各个部门的权责更加明确。城市管理“110”社会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得到强化,城市管理快速反应体系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城市管理综合三年试点任务,探索了一条科学、高效的行政执法新路子,城市管理执法能力和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使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有序。

 

二、2003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展望

  2003年我市将掀起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建设总的目标和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广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促进城市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继续以道路交通建设和治理水污染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努力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在过去五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再上新水平。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2003年,我市继续保持对城市建设高强度投入,市本级计划完成城建工作量168.3亿元。

  一是继续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完成石榴岗路、广佛出口放射线、广园西/广花放射线、广园东路延长线、华南路北延线、夏港大道、新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南段等重要道路建设、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南洲路接生物岛工程、五山路延长线等一批重要工程。加快推进南部地区快速路等重要项目的建设。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西朗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猎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三期工程、沥滘污水处理系统首期工程等四大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筹备建设大沙地污水处理厂、猎德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实施东部地区车陂涌、棠下涌、深涌、珠江涌、文涌等市域河涌截污工程。加快大型环卫设施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处理系统,完成第二期工程建设,推进第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抓紧新的余泥渣土受纳场的选址和立项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建设,确保一期工程在2003年年底前建成。地铁2号线首段投入运营后,要加快全线的建设,大力推进地铁3号线和广佛地铁建设,努力做好地铁4号线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四是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按照《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提高我市城市绿化指标,使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比2002年提高0.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0.47平方米以上。要继续抓好公园生态建设活动,促进城市公园建设向生态化发展。按照“山上多景,山下多园”的规划原则,完善景点建设。

  五是抓好人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执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规,依法推进人防事业的发展。加快完成防空袭方案和人防工程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结合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大胆探索、稳步进行人防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尽快展开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等新的城市发展区的人防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人防设施管理,努力使人防设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走上科学化、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六是加快推进村镇现代化建设。要从广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村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提高村镇建设的整体水平。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基本原则,重点抓好试点村镇和15个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3年起,市政府每年重点扶持5个中心镇的建设,逐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心镇,用三年时间使我市中心镇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继续开展创建“四个一”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村镇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要抓好“城中村”改造试点,继续稳步推进“城中村”的改造。

  (二)城市管理工作展望

  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种工作关系,促进区、街的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城市管理上来。完善城管快速反应机制和城市管理快速反应网络,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落实日常巡检制度,抓好经常性管理工作。严格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力度,加强对违法建设、余泥渣土撒漏、机动车辆乱停放和水上卫生等重点难点问题的执法。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规章,依照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城市管理秩序,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推动城市综合管理再上新台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继续由“一区三边”、主干道向次干道、支路、内街、内巷和旧居民小区延伸推进,突出抓好会展中心和新机场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市容景观和环境卫生。继续“治村”、“治山”、“治水”、“治小区”,推进城市管理示范小区建设,重点整治水源污染和“城中村”、旧住宅小区的脏乱现象,“城中村”改制后环境卫生管理要达到街区的水平。继续对珠江“一江两岸”和白云山进行综合整治。强化整治“六乱”现象,严防“六乱”回潮。坚持不懈地治理城市“牛皮癣”。继续清拆“两违”建筑,坚决杜绝产生新的“两违”建筑。

  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卫保洁工作,提高清扫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全面开展以城市内街、“城中村”市容环境为重点的卫生达标活动,提高区域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市容市貌。按照“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处理”的原则,建立集中统一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网络;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分类覆盖面达到50%以上,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努力创造更加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环境。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 中国广州 * 2003
最佳显示 真彩色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