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三:

入世后,上海面临六大任务

入世后,上海面临六大任务 WTO上海研究中心周汉民教授表示,上海应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先试先行

    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于北京时间前天深夜正式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附件和工作组报告书等中国入世的所有法律文件,从而结束了中国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待各项程序完成以后,中国将于一个多月以后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围绕"入世"对上海经济的影响,记者采访了WTO上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汉民教授。

    记者:怎样评价"入世"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

    周汉民:可以这么说,20世纪80年代初,以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二阶段;而新世纪伊始,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迎来崭新的第三阶段。记者:上海怎样应对我国"入世"以后的机遇与挑战?

    周汉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理应在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先试先行。"八五"期间,上海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发展主线;"九五"期间的上海则是以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发展主线。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在"八五"和"九五"发展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将"发挥城市综合竞争优势、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十五"期间上海的发展主线和奋斗目标。这也是上海应对"入世"挑战所进行的战略性调整。

    记者:请具体解释一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含义。

    周汉民:"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表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包括了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能力、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和市民综合素质六大方面的内容,其通行的指标体系涵括了6大类、21中类、总计90项经济指标。上海要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齐头并进在上述六大方面积极探索。

    记者:如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周汉民: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而言,上海要力争成为国内外经济规模大、产业能级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城市。上海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不仅体现为GDP总值、人均GDP、对外贸易额、利用外资额等经济指标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上海要力求在汽车、医药、化工、服务贸易等重要的行业具备应对国际竞争的实力,要为国内相关行业应对入世积累必要的经验。
    从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而言,上海则应力争成为国内外商业机会多、比较成本低的城市。由此,证券、期货和外汇等要素交易必须大力发展,以廉价的融资成本和便捷的资本运作使上海成为中外企业安居乐业的场所。
    从提高综合发展环境而言,上海应力争成为国内外适宜发展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发展快速、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营造幽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从提高综合创新能力而言,上海应加大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展面向新世纪、面向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科技教育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自主的知识产权。
    从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而言,"入世"以后,上海应力争创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新路。今年,上海市政府正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和政务网站的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于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政府服务;而政务网站的建设则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无论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还是政务网站的建设都应成为中国政府应对"入世"的实质性举措。
    最后,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而言,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于市民素质的提升。"入世"以后,中国最需要的是熟悉WTO规则的专家,洞悉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家,以及能带领中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的企业家,上海就更是如此。因此,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目的的WTO培训应当在全市更为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

    六大任务 
        ●应力争成为国内外经济规模大、产业能级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城市
        ● 应力争成为国内外商业机会多、比较成本低的城市
        ● 应力争成为国内外适宜发展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
        ● 应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在GDP中的比重
        ● 应力争创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新路
        ● 应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 

        (引自《文汇报》 2001年9月19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 中国广州 * 2001
最佳显示 真彩色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