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男,1964年3月出生,1998年至1999年留学英国Glaxowellcome Medicines Research Center,博士,现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病学教授。
用我所学,服务中山医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怀着出国留学,更好地服务祖国的信念, 1998年李刚来到英国Glaxowellcome Medicines Research Center,学习现代分子病毒学研究技术。出国时,不熟悉他的人都以为他会像很多出国人员一样不会回来了,凭着他的英语水平,业务能力,要在国外留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怪不得人家会这样说,因为他的本钱很足: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在硕士阶段即提前攻读博士;获得过“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被定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广东省病毒性肝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主任;粤港肝炎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广东分会常务委员。有那个单位不想要一个这样的人才。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事业在中国,在中山医。该校校长黄洁夫信任他,通过e-mail嘱他在英国保重身体,好好学习。短短的语句使李刚深受感动,他表示:I'll go back and serve SUMS with what I have learnt(我将回来,用我所学,服务中山医)。在英国留学的表现受到导师Berwyn Clarke及同事的高度赞赏,并获得该单位的奖励。导师和同事认为他应该留在英国,并为他在剑桥大学医学院,Southampton市立医院联系工作职位,但他不为所动。因为他的根在中国,他的人生价值应该在祖国才能得到体现。1999年4月,刚过完35岁生日的他回到中山医科大学,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攻克肝炎病毒
提起传染病,人们往往闻之色变。李刚不但整天接触传染病,还与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结下不解之缘。在广东,病毒所致的传染病无疑是最重要的,其中病毒性肝炎则是重中之重,另一广东特色的病毒性传染病是登草热。结合在国外学到的病毒学研究技术,他将攻关目标锁定在这两种疾病上。广东是一个肝炎大省,超过700万人感染肝炎病毒,在全国是肝炎病例数最多的省份。除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炎外,尚有lO%左右的肝炎找不到病因。李刚从国外得到最新信息,有学者在美国发现新的肝炎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为了证实我国或我省是否存在这种肝炎病毒,他采用先进的分子克隆技术,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首先在广东发现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他是国内最早报道庚型肝炎的专家之一。随后,他又建立了适合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的庚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同时,经过艰苦的努力,不辞劳苦从云南采集静脉吸毒者血液标本,并联系香港取得骨髓移植者及献血员血液标本,结合来自广东的血液透析标本、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例标本,通过检测这些标本证实庚型肝炎主要是由不洁注射及血制品传播的。有关庚型肝炎的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卫生报等传媒报道。
乙型肝炎,广东最常见的传染病,累及我省10%的人口,肝硬化及肝癌的头号病因,虽然对它尚无根治药物,但在1999年底推出的一种新药,拉米夫定,可明显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乙肝病毒DNA转阴,改善肝功能。该药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在部分病例会出现耐药,导致病毒变异株的产生。使临床医生烦恼的是病人是否出现了病毒变异株,该不该叫病人停药。李刚医生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检测病毒变异株的方法,为评估该药的疗效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一种是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制品传播,人群发病率1—3%,其重要性仅次于乙型肝炎。从基因角度,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丙型肝炎病毒是有所差异的,其差异对该病疫苗的研究有重大影响。李刚最早对“广东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特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东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有不同之处,然后在体外克隆出广东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报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对本地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有重要意义。
建立登革热检测技术
作为传染病专业的医生,李刚时刻想的是传染病的防治,他总是从传染病防治的需要出发,希望为此做些实事。他不仅仅满足于科学研究,还将研究中建立的多项检测技术,包括丙型肝炎病毒、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肝炎变异病毒的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目前已有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广东省流行病研究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等单位采用他建立的检测方法。尤其是登革热检测技术的建立,解决了登革热不能早期诊断的难题。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台湾。在我省曾多次流行,有时可累及几万人,造成恐慌。登革热的实验室诊断传统上依靠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但这些方法存在不能早期诊断,操作繁琐,敏感性不高等缺点。李刚在掌握登革病毒基因特点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种登革病毒基因检测方法,为登革热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使登革热的诊断时间从2周一下子缩短为1天。他还用该方法证实了我国首次出现的两型登草病毒混合感染的流行。该方法的建立为登革热的流行控制和防治作出了贡献。
成绩只能属于过去
在临床工作中,李刚将他掌握的传染防治方法运用于具体的病人身上,他良好的医德医风,过硬的业务能力,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博得病人的称赞。一位来自深圳的姓刘的病人,患了重度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经多家医院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转氨酶升高,黄疸不退。两年前他来到中山三院传染病科,挂了李医生的教授门诊号,李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给他做全面的检查,为他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病情很快稳定下来,肝功能等指标降至正常,至今未再发作,最近他还生了个儿子,他觉得很幸运,是李教授给了他完整的家庭和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与李教授接触的人都有一个印象,就是谦虚,他总是觉得做得不够,所以他的周末和晚上几乎都在实验室渡过,这也是他不断取得骄人成就的原因。他已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资助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45篇,5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其中l篇在国际会议上获中青年优秀论文奖,1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厅局级2项,医疗成果奖3项。参与七年制教材《传染病学》的编写,在本科生及英文班的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中的出色表现,使他获得该院优秀教师的称号。突出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使他在4年内连续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现在是该院最年轻的教授。面对取得的成绩,他总是说,这只能属于过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传染病防治的成功是他毕生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