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广州第三方物流业
广州市副市长 沈柏年
物流业被称作是21世纪的“第三利润源”,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发展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吴邦国副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高水平的物流配送系统成为提高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结合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对广州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物流业在最近几十年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从最初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现在的由一个独立的系统(也称为“第三方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服务。生产企业与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已经从一般的“交易关系”发展为一种“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模式,它适应了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体现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当今,第三方物流业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相当可观的比例。据了解,德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年营业额为80多亿美元,占德国总的物流市场份额的23—33%,在其它的欧共体国家中,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所占比重基本上在10%到35%之间。在美国则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80%。据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资料反映,在生产资料经营中,通过物流配送实现的份额,日本占69%,英国占59%,美国占31%。美国沃尔玛公司在全球建有数十个每个有数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为系统内配送。东京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有可以停放1700辆汽车的停车场。新加坡、香港等现代化港口城市,都把物流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而积极建设巨型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润率出现了下降趋势。在生产、销售成本控制下调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实行科学的物流管理已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已被称为继劳动和自然资源之后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物流业发展程度的不同,运输总成本占国民经济成本的比例,发达国家只有10%,而我国则占30%,有的商品高达60—70%。如果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使企业成本降低10%,那么以广州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383亿元计算,每年可节约流通费用200亿元以上。
(三)是广州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作用的需要。广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广州具有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其一,广州具有地理优势。广州毗邻港澳,又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空运输都很方便。随着新国际机场的建成,市区几大出口高速公路的延伸,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及花都、番禺的撤县建区,广州在珠三角乃至全省和华南地区物流枢纽的地位大大增强。其二,广州历史上就是我国南方对外重要贸易口岸,是通往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地的桥梁,具有与国内外物流对接的区位优势。其三,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广州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0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千亿元,占珠三角总量的1/3,占全省的1/4;广州港完成全港货物吞吐量1.11亿吨,成为继香港、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挤身于世界14个吞吐量超亿吨的大港口城市;全社会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4%;广州已成为全国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商品流量的迅猛增长,充分显示了广州商品集散中心地位和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贸易将引发商业革命,在网上交易条件下,市场范围打破了时空界限,现行的交易方式将逐步改变,出现无店铺销售,主要依靠网络化、一体化经营的物流配送中心完成订货、送货及结算等商业行为,物流业将发展成为本地区未来商业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进一步向国际开放,由于广州市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跨国物流企业抢占的重点。其四,早在五十年代国家就在广州设立中央采购站,兴建了一批大型仓储运输设施,发展了一批工业品、果菜、粮食、石油等储运企业,建立了沟通全国各大城市的联运网络。
二、广州物流业的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已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北京把建设物流基地列入“十五”规划,上海提出要创建一流的物流中心,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把物流业定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和发展。相比之下,广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落后于许多兄弟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产业发展比较,无疑是落后了一大步,与广州中心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要求不相适应。从广州物流业的现状看,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物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阶段,规模小,水平低,而且服务项目有限,只能提供单项经营,而不能象第三方物流企业那样提供网络设计和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共同化、现代化远未形成。造成广州物流业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认识和观念的滞后。对现代物流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意识到物流产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只看到商流而忽视物流”,企业对采用第三方物流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解不多。据统计,广州的营运车辆中,60%属于企业的自货自运的车辆,实载率仅为20%左右,效率很低。
(二)组织化程度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等系统分散自办储运的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铁路、公路、航空、海运、邮政等部门都有各自的物流企业,但都没有形成第三方物流。由于物流经营各自封闭和部门分割,造成物流业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整个物流业高度分散、各自为政、资源浪费、设施利用率低,无法形成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经营。
(三)现有的物流企业经营粗放。必须指出,现有的储运公司和运输公司不等于现代物流企业。近几年来,随着“物流”概念的引入,我市原有的一些储运和运输公司挂出“物流”的名称,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全市目前营运的85687辆车,分别属于44894个营运单位,每个营运单位平均拥有不到2辆车,这实际上是一种一车一户的粗放经营模式,是一些挂了“物流”名称从事传统运输的企业而已,不可能提供现代物流服务。
三、加快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增强物流产业意识,把现代物流摆到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要加快物流业的发展,首先要导入现代物流观念,走出过去把运输、送货等同于物流的认识误区,树立现代物流产业意识,增强发展现代物流的紧迫意识和提高改变广州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自觉意识。要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仅是生产、流通的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部门。因此,真正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摆上位置,建立全市性的协调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明确战略目标,制订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依据广州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确立建设广州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广州二十一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彻底改变交通、商业、物资、外贸、生产等部门各自为政搞物流中心的状况,立足全市、全省、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开发现有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加快建设南沙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培育和发展广州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三)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建设第三方物流的主体作用。政府应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着力于建立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创造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良好外部条件,要防止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带来的垄断经营现象。
(四)制定政策法规,规范和培育广州物流市场。为加快物流业的发展,政府应制定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物流行业的调控和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并逐步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积极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使之成为跨行业、跨地区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物流业的建设,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物流企业公平竞争,共同推进现代物流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摘自《广州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