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日物流企业合作的商机
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 总经理黄荣新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承诺全面开放服务业,逐步取消对商业领域、数量及投资条件等限制,商业的大门将面向更大、更开放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当今国际经济社会中,以大商业、大流通为特征的现代流通产业已发展成为社会再生产的先导产业,现代商业的背后是促进贸易和商品快速流通的物流供应链体系。现代商业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讲求的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讲求的是整合的采购供应链及适应商品高速流转的配送体系,与传统商业储运有天壤之别。
广州作为有悠久历史而又充满新兴活力的商埠,是华南地区商品集散中心和全国性购物中心,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为12%,而我国的平均水平达20—30%,以广州2000年GDP的2376亿元计算,广州的物流市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可分享约428亿的利润空间。针对广州市商业物流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加快广州物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流通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
一、广州商业物流的主要特点
(一)商品流通量大。广州位于中国内地经济最为活跃的两大区域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内生产销售的电子、电器。服装、食品、医药及建材产品数量居于全国首位。广州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211亿,,建有各类以批发为主的大中型工业消费品和农副品交易市场近400个,其中成交过亿元的批发(专业)市场约30个,连锁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商业业态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二)政府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广州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把广州建成国际性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广州市商业网点准备规划建立四大物流中心,按地域分别是:北部结合新白云国际机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优势发展为商贸物流中心;南部结合南沙港发展为仓储物流中心;西部基于广佛都市圈长远发展而考虑在芳村发展商品物流中心;东部结合产业布局而发展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为加快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广州市今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140多亿元人民币,加快道路、港口、地铁及新机场建设。政府有意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配送、连锁、仓储、商务代理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商贸中心功能,兴建一批国家级和地区性的高水平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一批特色商业街,积极发展社区商业中心;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产生对国内外有影响的“广州价格”;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创新现代商品流通模式,力争发展成为国际埠际贸易中心。
(三)综合运输网络完善,辐射能力强。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城市,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目前,以广州为轴心的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京广、京九、广深、广茂铁路快速干线在广州连结,占地15.4平方公里的新机场在2003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航空枢纽站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个亿吨大港,华南最大的沿海主枢纽港。
(四)广州物流企业的思想超前、市场意识强。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集物流、包装加工、贸易、物业运营和信息咨询等相关多元化业务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基地面积50万平方米,各类仓储设施、运输机械设备配套齐全,自有连接京广铁路的双股道铁路专用线和可靠泊3000吨级货轮专用码头,各式载货汽车近百辆,资产总值近3亿元,开展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货物运输及其多式联运、配送,提供普通商品和化工危险品储存,以及分散加工、包装、整理、搬运、装卸等延伸配套服务。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注资介入保税物流业务,设立了海关特许的保税货物运输专用车队,开展保税商品的仓储和运输业务;建立了覆盖全国130多个城市的物流服务网络,并与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五家实力雄厚的商业储运公司成立了“中国物流区域联盟”,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并对共同客户实施统一的收发货单据和操作程序规范,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五大城市之间及其周边地区的仓储、运输和配送服务。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为实现从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提出了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转变的发展战略,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手段,对传统的储运经营以及管理模式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变革和创新。于1998年10月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取得中国CCQS标志和英国UKAS标志认证证书,成为全国商业储运行业首家获得国内国际双认证企业。通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的管理更规范、更完善。为帮助客户控制库存量、降低物流费用,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为客户设计多种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的服务能力,以高效率、低成本提供供应链全过程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
根据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正积极准备,对现有计算机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升级换代,构筑与客户信息系统接口平台,运用网络实现物流数据交换、指挥调度物流和优化物流。同时,参股组建了哈尔滨中环物流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开拓互联网物流业务,建立了专业网站“中国物流网”,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在线服务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
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积极依托企业在物流设施、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开展销售代理业务,建立了广州市为中心,遍布广东省各地以及江西、海南等省区共
110多个专卖店、专卖场的批零网络,成功代理了长虹、松下、伊莱克斯等多个名牌产品的销售;利用众多自有仓库场地分布在广州市区内的优势,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开办的星之光系列三个专业市场,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商业物流霖求前景分析
(一)国民经济发展与物流市场扩大。我国“十五”计划制定的年均经济增长7%的目标,虽然比“九五”实际达到的速度低一点,但强调今后五年要着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城镇化战略,这都为商业物流的发展打开广阔空问。展望未来5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随国内城市化进程,消费产品将从一级城市向二级以及三级城市辐射扩散,市场的地理范围逐渐从中心城市扩展到了中小城市。有学者研究提出:目前已形成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圈格局,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宁波和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及以广州、深圳和香港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些物流圈正吸引着制造商和各分销商寻找可行的物流方案,整合供应链,使消费产品可以安全顺畅地运抵到这些富有吸引力的市场。
(二)产业升级调整催生全国性品牌。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迅速提高竞争力,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很多行业都出现一个兼并整合的过程。如在空调业界,厂商总数从1996年的400家下降到了2000年的90家。同期,冰箱行业从200家下降到了40家。彩电业最大的6家厂商把他什1的市场份额从1994年的35%提升到了最近的75%。在啤酒行业兼并整合也开始了,最大的4家厂商也热火朝天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全国性的品牌正在从并购战中产生。而这些全国性(或跨地区)的品牌都需要相应的配送覆盖能力和相应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例如对市场营销及销售控制,在价格敏感度较高市场环境下,一些消费产品和家电业的制造商,要求掌握确切的销售时间,采取进攻性较强的快速反应战略,以便维护品牌的定位,防止跨区销售(“串货”),及约束分销商进行低价竞争。面临白热化的竞争和持续不断的价格战,这些行业的制造商非常迫切地需要更高效的物流服务。
(三)新型零售业态正在迅猛发展。据资料显示,连锁业态在国内出现后的十年间发展迅猛,超市公司和大型综合超市公司销售增长率远远超过传统百货商店,最高的达169.6%;另据调查显示,去年以来在国内7个主要城市的超市数量上升了75%。连锁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正在强劲发展之中。这些业态发展反应了零售商家追求更强的采购能力的心态,能够为顾客提供多样选择、低价格和质量可靠品牌的零售店正成为一股潮流。为了不断增加经营品种和扩大销售的地域覆盖范围,新型零售业正在把他们触角伸向中心城市以外的二级甚至三级市场;零售门店高度分散,他们需要利用专业化的物流方案,通过合理规划物流网络,整合集中社会零散的物流资源,以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达到货畅其流。
三、找准穗日物流合作的结合点
(一)依托产业重组调整,完善商品配送服务系统。去年以来,国内大型商业集团重组兼并不断,努力摆脱传统单店经营的限制,以规模性整合达到规模性营销,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广州百货业从今年8月开始了涉及资产总额近70亿。百货企业达124家的商业重组,计划通过对现有的广州百货企业的整合,形成以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百货大厦为龙头两大零售业板块。广州百货集团将在传统百货基础上发展现代物流,重构一个机制创新、管理高效,以百货零售业为主,物流配送、现代仓储、现代批发并存的新型综合性百货集团,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百货业板块。通过逐步将商业业内物流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把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物流功能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着眼于满足顾客各种物流需求为重点的配送中心,围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实施统一配送,推进综合物流管理,优化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广州百货集团将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在规模化经营基础上,实现未来3—5年内达到年销售80个亿。现代物流的业态要建立在跨行业、跨区域的一体化的经营理念上,从一个较高的起点,最终发展成为整合社会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二)创建有效的全国公路运输网络。公路运输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效的全国公路运输网络可满足全国性或区域性品牌开拓市场之需,打破地区保护及运用当地物流资源,以网络化服务形式建立起独立灵活的“拼车”服务、仓储配送服务、加工服务、咨询服务、保险服务,成为顾客的物流总代理。零散的物流分供方受物流总代理管理和规范,达到一定服务水平,从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终端消费市场,一个面向大量零售商、分销商的批发型的后勤网络,能快速及时补货,完成“最后三公里配送”,这类不分行业开展综合配送服务的公司,成本较低,将受到众多的分销商和制造商的欢迎。
(三)物流联盟。物流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这种联盟可能是物流企业之间的,也可能是物流企业与供货商、用户、电子商务营运商,等等。一般参加的企业会锁定一些有希望协作的项目或共同的用户,一些拥有资产实力但缺乏物流运作协调管理的本地企业,通过物流联盟实现企业市场赢利目标。建立物流联盟更为重要的意义是,联盟能有效地抑制潜在的竞争,扩大物流网络和强化各种各样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地域辽阔,在发展全国运输网络这个问题上是有“先发优势”的,主动地去维护共同的市场,争取“多赢”局面,是企业获取长期战略利益。
(四)提供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只有大型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们具备复杂的供应链。面对日益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有效地优化企业流程,创建快速反应的机制,通过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和共同管理,组织物流协调运转和增值,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分销商会认识到分销的竞争核心是供应链管理技术,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越强,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因而不少企业尝试聘请装备精良的服务商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高值的产业,如电脑和配件、消费电子类产品和家电行业,已有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过,要做到真正的供应链管理,还需要达成一个对供应链的共识,而且要配备精准信息控制系统和拥有高效率运输服务的支持。
本地的物流服务商目前显然还没有能力帮助顾客优化供应链。但是,一旦和跨国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将会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日本国物流业发达,多年来培育出许多知名的物流企业如伊藤洋华堂、丸红、山九、宅急送等。日本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广州物流业,拥有良好基础设施实力,在寻求全球化投资和管理的进程中,可能是拥有强大全球网络、充足资金的外资公司的“绝配”。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在未来的十年,我国商品市场体系将步入成熟时期,流通产业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商业的对外开放,流通领域改革的洪流势不可挡,穗日物流合作商机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