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在3月24日召开的广州地铁一号线竣工验收大会上讲话时,在谈到广州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时透露:“三号线争取今年冬季动工,四号线争取明年底申报立项,在20年内将广州建设25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市政府决心把轨道交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在讲话中,林市长认为广州修建地铁是非常必要,修建地铁不仅能够解决广州城市交通拥挤状况,还可以将整个城市等级提高一个档次,广大市民也为此倍感自豪。
对于修建地铁的资金,他说,虽然市财政困难,但对修建地铁还是大力支持的。地铁建设者可以对外明确表态,建设二号线的资金绝对有保障。当然,如果不能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修建地铁二号线,国家有关部门也就不会相信广州有资金来修建三号线和四号线。
在谈到三号线的准备工作时,他说,去年三号线已经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组织的评估,正等待着国家批准立项。他说三号线准备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裕的,希望三号线能够在今年冬季动工,如果三号线能够今年冬季动工,那么明年就可以开始进行四号线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四号线明年底向国家申报立项。
对于发展轨道交通,他说,市委、市政府的主导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再困难也要把广州轨道交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在谈到广州建设多少轨道交通比较合适时,他说,在国外城市,一般是按照100万人100公里地铁、200万人200公里地铁的标准来修建地铁。目前广州市户籍人口是700万,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300多万,加起来共有1000万人口,不说建设1000公里,只建设500公里轨道交通是不算过分的,否则再减一半,至少也需要建设250公里的轨道交通,这样才能使广州达到比较现代化的水平。
他谈到,在1996年一号线工程还没有完工的时候,市政府就非常明确地提出,搞地铁建设要挖洞不止,每年至少修4公里,50年不变。从1993年底到2004年,在这10年广州地铁运营肯定会超过40公里。50年不变,就是要建设200公里的轨道交通。从现在起的未来10年,广州将建成有6条线的轨道交通网(这里包括了4条地铁、1条机场轻轨和1条开到黄埔的城市铁路),总长将超过150公里,这肯定达到了每年建设4公里轨道交通的目标。20年后,不需要50年,就可以在广州建设超过250公里的轨道交通。
他认为,目前广州发展轨道交通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他说,现在国内城市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总量总不至于落后50、60年代的俄罗斯和欧洲城市,他们能够在当时就建立起发达的轨道交通,为什么我们现在建设几公里、十几公里的地铁都十分困难。他认为关键是一个主导思想的问题,有关部门把地铁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东西。事实上,地铁只要修下去,造价可以通过国产化降低,目前建设的二号线就比一号线造价低,即将动工的三号线造价与二号线相比,造价还可以往下降。这5、6年坚持下来了,以后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将会加快。他确信,在近期,在10年之内,广州的轨道交通肯定会进入大发展阶段。
最后,他还谈到广州市轨道交通与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关系。他说,广州市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与珠三角城市间的连接。他举例:筹备中的三号线是"Y"字结构,一头接高校区,一头接新机场,南面终点到了番禺市桥,在市桥预留了向东接南沙轻轨和向西接顺德轻轨的可能;一号线也在西朗站预留接驳佛山和南海轻轨的可能;而进入黄埔的城市铁路将会首先延伸到东莞。这样,就可以通过轨道交通,把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此他强调,有这么好的经济环境和地理优势,广州没有理由不快速发展轨道交通。
为了发展好广州的轨道交通,并与珠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网很好的衔接,他透露,今年市政府在把新机场和会展中心工程的建设工期排定后,会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珠三角整个轨道交通网的建设、投资和组织管理的论证中,做好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与外部的衔接,以迎接广州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的到来。
(引自广州地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