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谢泽楷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要严控暑期作业总量,科学规范作业布置,坚决杜绝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现象。广州中小学如何控制作业总量,布置暑假作业有何依据?如何让暑假作业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助力?记者采访广州多所中小学教师,了解学校如何落实劳逸结合、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原则,引导学生度过有意义的暑假。
跨学科“出题”
鼓励自主打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中小学在暑假作业布置中,减少书面作业量,增加实践类、探究类作业,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开阔视野,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副校长梁敏怡介绍,该校每个年级以不同主题进行作业设计,布置符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任务。例如,四年级学生的作业以“暑假露营计划”为主题,其中一项任务为让同学们设计“城市漫步图”,囊括广州的历史文化、地道美食、现代建筑,再选择绘画路线图、制作美食、学唱粤剧、搭建建筑物等其中一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成为“全运会广州游宣传使者”做好准备。
梁敏怡表示:“作业布置注重实地探究、五育并举,因为学生日常基本在学校学习、活动,我们希望在假期里,同学们可以用脚步丈量广州这本‘城市大书’。”此外,宝玉直实验小学还会指引学生自行制定专属的暑假每日计划表,自行打卡,例如记录练字、亲子共读、运动、劳动等内容,“孩子们完成了任务,就可以点亮一颗星,自己监督自己,自己为自己鼓劲。”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同样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该校副校长钟文杰介绍,该校的暑假作业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学科性、实践性、拓展性作业。其中,学科性作业除了聚焦巩固与提升的适量书面作业外,还包含体育锻炼和阅读任务,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和阅读能力。“学校提出‘暑假必备两小时’,倡导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阅读一小时。”
实践性作业突出跨学科融合特点,让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四十一中的“家庭节约用电建议”作业中,学生需做一份家庭用电的详细报告,包括调查各个常用电器的电功率、运行时间,思考如何在保证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节约用电。“小小厨师”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煲一份解暑汤,从购买食材到加工,都要孩子们亲力亲为,与家人共享成果,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安全创想大冒险”作业,则融合美术、物理学科,让孩子寻找一处身边的安全隐患,分析其潜在风险和物理原理并拟订改造安全隐患的方案和效果图。
钟文杰介绍:“每年学校都会进行安全教育,但相较于单纯说教,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参与的教育效果肯定更好。”开学后,学校还会收集同学们的实践成果进行评奖和展示。
四十一中的拓展性作业,则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游历、进行社会实践。该校还发起“社区微光行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开学后,学校会为同学们提供平台,分享并展示自己的假期见闻。学校通过学校审核、作业公示等方式严格控制暑期作业量,各学科仅布置少量纸笔作业,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假期可以多实践、多体验。”钟文杰说。
分层与合作并举
个性化提升素养
在作业总量控制方面,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督导室副主任陈国祥介绍,该校要求年级、教务处审核各科作业清单,并采纳家长意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特别是减少重复机械的抄写类作业,布置注重学生素养提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类任务。
同时,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注重根据学生的学情评价,分层布置作业,例如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业聚焦于能力提升,难度较高;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需利用假期查缺补漏。
学校还布置了小组作业,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式任务。例如数学学科布置了基础类作业、拓展类作业、跨学科类作业,学生可在小组合作实践拓展清单中三选一,组队完成数学建模项目、几何创意设计、生活中的数学等任务。
教师指点
暑假要储备身心能量
如何引导学生度过有意义的暑假?对此,荔湾区华侨小学汇龙学校老师孙燕婷给学生留了3份“暑假作业”。
第一份作业是“储备身心能量”。学生在暑假的首要任务是充分休息和恢复,应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为新学年储备身心能量。
第二份作业是“进行生活实践”。孙老师表示,学生和家长主要应做到三个小点,一是“读万卷书”,鼓励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孩子要和父母进行“亲子共读”;二是“行万里路”,学生和家长可进行适当的“家庭旅行”,在城市近郊探索自然;三是“劳动实践”,学生在暑假要坚持参与家务劳动。
第三份作业则与家长有关。孙老师指出,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假期弹性计划表”。这份计划表应包含锻炼、阅读、旅行、劳动等。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时间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与责任感。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