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广州动物园又“挖”到宝 现场直击迄今广州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

www.guangzhou.gov.cn2024-08-09 16:45:11来源: 广州日报

8月8日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动物园麻鹰岗墓地考古现场通报广州动物园考古发掘项目的重要发现。

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48座,年代从西汉南越国时期一直持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达2100多年之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发掘区域中北部发现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东晋墓和一座保存较好的南朝墓。据介绍,其中出土的东汉带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鸡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顶珠水晶饰件及清代翠鸟银发簪,是近年考古发现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东汉带字陶屋模型

清代翡翠翎管

唐代陶鸡模型

清代翠鸟银发簪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陆漪蔚

通讯员:穗文考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部分图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时间跨度2100年 出土近年考古发现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东晋墓航拍

南朝墓外部

南朝墓的前室及封门

在考古发掘现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主任、麻鹰岗墓地发掘项目负责人程浩向记者介绍了本次考古发掘的背景和基本情况。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48座,其中两汉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珠饰等各类文物196件(套)。其中,东汉带字陶屋模型其实是东汉墓当中比较常见的模型明器,“但这件东汉时期陶屋的珍贵之处在于门上有‘大吉间’三个字,在门上有文字的陶屋是非常少见的。”程浩说。

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区域中北部发现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东晋墓和一座保存较好的南朝墓。其中东晋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在长达10米的墓室顶部及四壁未发现明显损毁,是迄今为止在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程浩表示,从盗洞来看,这座墓葬可能是在墓主下葬后没多久就被盗了,“但比较难得的是被盗后的近1700年,这座墓葬没有再受到其他扰动。”

南朝墓规模稍小,为双后室的夫妻合葬墓,结构精巧,除双后室顶部各有一个盗洞外,其他结构保存完整,也尤为难得。程浩介绍,“目前广州市内发现的南朝时期墓葬绝大多数是没有墓顶的,这座墓的难得之处在于,顶部基本保存完好。”他还表示,南朝墓相比东汉墓的墓内装饰更讲究,“墓里可以看到祭台、假柱、假窗等,在双后室共用的墙壁上还有相通的窗棂结构。”

这两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广州地区六朝时期墓葬形制,墓葬分期和丧葬习俗以及晋南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张强禄表示,“在广州城市中心发现保存这么完好的两座东晋、南朝时期墓葬,充分体现了广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程浩介绍,此次考古发掘有三个“特别”。一是发现的墓葬分布密集,最密集的发掘区域东北部一带300平方米范围内就有70座墓葬;二是墓葬的年代跨度大、连续性强,墓葬的年代自西汉南越国时期,历经东汉、晋南朝、唐、明、清、民国,一直持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达2100多年之久。“这个时间跨度和广州城的发展、变迁是同步的。”程浩说。三是墓葬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明清墓葬不仅规模、朝向颇为相似,墓葬的间隔也基本一致,说明这里是一处成规模、有规划的墓园。

记者在考古工地现场看到,148座墓葬目前大部分已进行了回填,程浩介绍,为了安全起见,现在露出来的是两座意义重大的东晋墓、南朝墓及一些结构比较稳固的墓葬。张强禄透露,“两座保存如此完好的东晋墓葬和南朝墓葬未来或将在广州动物园进行原址保护。”

本次发掘范围是狐獴和小浣熊的栖息地

动物园为何频成考古现场

东晋墓的前室、甬道及封门

本次麻鹰岗墓地的发掘范围原本是广州动物园(以下简称动物园)狐獴和小浣熊的栖息地。而自1956年以来,配合动物园建设,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广州动物园是我们广州文物考古的老朋友。”程浩表示。

为什么在动物园内有这么多的墓葬?

程浩指出,这和动物园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地形地貌是分不开的。广州动物园所在地属于广州市“小北-建设新村-华侨新村-太和岗-区庄-麻鹰岗”地下文物埋藏区,是广州市古墓葬重点埋藏区域之一。

“从明清广州城的城墙范围来看,广州动物园所在的麻鹰岗就在广州城的东北侧,距离广州城的大东门也就是现在越秀路一带大概有3公里,距离汉唐广州城最东边也就是现在仓边路一带大概不到4公里。这个位置非常适合当时生活在广州城内的人去世后,家人亲友将他们送葬出广州城,并埋葬在这里。”程浩说。

而从地形来看,广州动物园由不同的山岗组成,北边是高耸的白云山,往南可以看到珠江,这个范围对于古代广州人来说是背山面水的形胜之地。

将来还能到动物园看文物、学历史

“此次考古发现充分反映广州动物园一带作为广州古城的东郊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是蕴含广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张强禄表示,“动物园的职责是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物种多样性;我们保护文物是保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遗产的多样性,‘保护文物’和‘保护动物’在广州动物园的场馆建设中得到完美的结合。将来到广州动物园不仅能看动物,还能看文物,这将成为广州动物园独特的名片和品牌。”

据悉,在此次考古工作过程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与广州动物园密切合作,先后组织6批近百名青少年到工地参观研学。青少年们走进考古现场,学习“活化”的历史,近距离了解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加深了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

广州动物园对文物保护工作亦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主动履行保护职责,无论是犀牛区东汉墓的发掘和展示,还是熊猫馆等场馆建设区域的考古工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