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宣传教育 政工论坛

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2023年12月)

www.guangzhou.gov.cn2023-12-25 09:00:00来源: 中国广州网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数据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信息技术以其较好的直观性和强大的交互性演绎着自身的优势,催生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也推动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然而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发挥大数据功能分析学生学习差异等,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基于此,现以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提质增效,促进有效评价,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思想政治教学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开放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演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整合,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要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枯燥说教为交互式学习,变单一教学为多元性学习,变灌输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为教师解决理论与实际不相符、概念与事物相分离、理解与感知相脱离等矛盾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今教育要经历重大的变革,那就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新的空间和新的时代,无形中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因此,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互联网+赋能驱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当前大势所趋。以信息技术带动思政课堂走向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和战略性意义。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域,优化思政课的课堂结构,转变课堂教学生态,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助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化,让有教育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完美地融入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信息技术中,让学生自愿接受并真心喜欢,真正入情入境,入心入脑。

二、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促使中小学思想政课教学日益优化,让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但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与不足。

(一)没有摆脱“穿新鞋走旧路”的模式

中小学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但有的老师却混淆了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以为采用现代化装备,随便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是落实了现代化教育思想,课堂上热闹非凡,花样繁多,但最终也只有走过场而已,效果却不理想。

(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方法同时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中小学教师习惯于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或是习以为常地使用PPT、视频、音频等材料,或是同一个教学课件重复使用多年,这无疑让信息技术僵化、消极地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很难迎合中小学阶段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长期使用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与厌烦感,进而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没有发挥大数据功能,重视学生学习差异

纵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倾向于一套教学标准组织教学,很少会认真分析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没有通过信息技术分析、管理和存储教育的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学生构建学习行为的相关模型,并科学预测学生的学习趋势,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内化知识。这就导致同一套教学标准下有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出现“好学生吃不饱,较差的学生难消化”的尴尬情况,让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大受影响。

三、运用信息技术上好思想政治课

如何科学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智慧课堂建设,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师生互动空间,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现通过具体课例,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

思政课学习要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内化转变,亟需升级“大数据+思政课”新教学模式,搭建一个具有资源优化整合、即时交流互动、实时评价反馈等功能的智慧思政课云平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重组与整合,开发与应用,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智能地整合各种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媒介,将所学事物形象逼真地描摹出来并呈现在课堂上,造就更直观的新型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身入其境中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明确教育主题,理清课与课之间的关系,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前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系列的任务分解、驱动探索,多开展学习任务群,开发教学资源,打造更多少年儿童喜爱的思政“金课”,最终落实教学的增值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发展。

如设计《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时,教师充分解读并梳理教材后,发现本课教学紧扣“红色主线”,把党史内容贯穿其中。红色资源传承百年奋斗精神,凝结着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么,哪些资源点更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呢?我们可以选择关键的人物、关联的事件和有价值的文物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重点的抓手,实现“面上选点,以点破面”的目标,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价值认同。因此,教学时可深挖红色资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脚踏红色足迹、找寻红色人物、重演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等,循序渐进上好思政课。例如,上课伊始,播放视频“九一八纪念日鸣警撞钟仪式”,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回忆?以此开始带领学生走进这段民族历史上屈辱的记忆。随后,通过深入发掘教材残历碑内容,带领学生展开关于残历碑的微探究,通过观察残历碑的造型及细节,思考残历碑的设计为何如此?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提出疑问——验证”这一过程,更加清晰地认识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揭开这段战争的记忆。通过对教材“活动园”中《松花江上》这一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深入挖掘,配以鲜活真实的影像展现中国中铁真实事件,用学生可见可感的方式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从而感受民族经历的耻辱历史。

(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提质增效

1.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升学习效果

思政课教材中的资料大部分都是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学生缺少代入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形象、动感且活灵活现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意境,是实现有效整合的良策之一。

如导入“开天辟地的大事”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坐上“历史的航船”回到1921年7月,13名党员代表齐聚上海。教师让孩子猜一猜,当时全国到底有多少党员。按孩子认知特点,估计他们大部分会猜几万到十几万。教师卖个关子告知孩子只有50余人,再出示“开天辟地的大事”,启发到孩子思考核心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又如学习《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为拉近历史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课前师生可通过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彩车游行——山东彩车和河北彩车”视频,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这样盛大的庆祝大会,为什么展示“沂蒙六姐妹”“西柏坡纪念馆”,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彩车上的红色基因”欲望。这不但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激活了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学习动机,顺利地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

2.妙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导行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其具备的思维是感性的个性形象分析思维,他们更喜欢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思政课课程中融合信息技术,要注意尊重儿童天性,照顾年龄特点,关心关怀儿童的现实需求,从细节入手,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多种学习形式共同发力,积极推动信息技术进课堂、进头脑,从而提高导行的作用。例如,思政课上可借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音乐短片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微电影、虚拟场馆、“云展厅”等方式将经典故事、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创作和再现,创新传播方式,更能激发情感,引起回忆与共鸣,让知识易于被理解与接受,更容易拉近与小学生群体的心理距离。如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时,可播放微视频《100年,100秒》,以一百秒的时间浓缩再现百年历史,浓缩为一帧帧可感可亲的画面,再让学生绘制年代尺,将前期所学转化为一条历史时间轴,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本课内容发生在哪个历史阶段,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时,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感受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可创设“云旅游”宣传活动,从传教士郎世宁的经历切入,展现清朝时期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从初建到大规模建成,再到英法联军将其破坏、焚烧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真切感受帝国主义的野蛮,感知旧中国遭受侵略的史实。最后,通过制作“流失文物资料卡”活动,回归现实,以史为鉴,帮助学生了解当年流失的珍宝的去向及回归祖国环抱的艰难历程,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由此可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历史还原现实,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3.善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外延,增加深度与广度

思政教学只有贴近儿童、走进儿童,才能让儿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会让思政课堂变得可亲可近、可感可触。因此,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新渠道,引导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实现了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交融,对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和开放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沿用“灌输式”教学,而是善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外延,突出发挥本土文化的地域优势,注重学生参观展示活动,并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灵活融入体验、实践和研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量,真正让思政课程“活”起来。

如教学《开天辟地的大事》,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活动一:访红色遗迹。让学生课后到各乡镇建设的党史教育基地、AR场馆等,参观政府为群众打造的“红色学堂”,参观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等红色革命遗址,探究中共“一大”有两个会址的原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的艰难。活动二:观红色故事长廊。让学生使用多媒体设备访问互联网,搜集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成就照片及故事,利用电脑绘画等软件制作展板,感悟共产党人传承至今的奉献精神。活动三:当红色宣讲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结合生活实际录制视频进行云讲解,以视频形式宣讲家乡的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将本土红色文化信息化,将思政课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党史的同时,也增进对家乡红色文化的了解,体会党史就在身边,红色文化就在眼前,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三)合理借力信息技术,促进有效评价

大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必将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合理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显然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利用软件、系统、平台、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大数据的分析、评价功能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从而更好地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让思政课堂更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思政课课堂上,可以应用希沃白板的实时上传功能,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类作业题电子化,利用网络进行评价结果传输,建立学生评价数据管理系统等。

例如教学《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知道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内涵,教师适当导入情景后,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完成“红色研学之旅学习单”,从探访各类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场馆展开本课学习。

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希沃白板的实时上传功能,展示学习成果,全班交流讨论。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孙中山知多少”游戏,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后,通过网络上传“综合评价表”,以推进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整合,确保学习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当今时代进步的切实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对思想政治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思政课老师,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及应用水平,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也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完善,使思想政治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达到优化和活化,实现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美容.善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谈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9):34—35.

[2]邢英.共享信息技术红利,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蝶变. 数字教育,2018.

[3]金姗姗.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4):114.

作者: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麒麟小学 麦敏宜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