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书香羊城 美文鉴赏

笃笃笃,卖糖粥

www.guangzhou.gov.cn2023-11-15 15:26:25来源: 广州日报

旧时的苏州,赤豆糊糖粥是挑在粥担上卖的。

这种担子挂前头的是用木桶围着的一口大锅,里面熬着稠稠糯糯的白粥,后头则是一只煤炉烧一锅热水,担子上有厨柜、抽屉,里面放着碗盘、粥食、各色调料……糖粥贩挑起中间的扁担,行走起来乍一看,似足了一只骆驼。糖粥贩一边行走一边敲击竹梆,当“笃笃笃,卖糖粥……”的声响在幽静小巷深处回响起来,住在老宅里的孩子们端着碗,急急跑出家门,恐落了人后:阿爹,来一碗糖粥!卖粥大爷笑得见牙不见眼:莫要急,一个一个来!

糖粥贩放下担子,舀一勺热气腾腾的白粥倒在碗里,随后拉开碗柜的另一只抽屉,舀一勺红得发紫的赤豆糊,浇在粥面上。赤豆渐沉下去,白粥却羊脂般泛到面上,呈现出一番“红云盖白雪”之美。接下来,用小匙盛满绵白糖,捏一撮糖桂花,一齐撒到碗里。一碗红白相映、黄金点缀的“桂花赤豆糊糖粥”便“问世”了。搅拌均匀后,趁热舀一匙送到嘴里,黏黏糯糯的糯米饱蘸赤豆糊那恰到好处的甜蜜,吃完良久,嘴巴里还氤氲着桂花的香气。

好多老苏州人,都对小时候这一口甜滋味念兹在兹。

煮赤豆糊糖粥是一桩功夫活,粥和赤豆糊要分开来熬制,光是熬赤豆,就至少要熬大半天,挑选饱满上好的赤豆,熬过三个小时后,还要再慢慢熬上两个小时,才能把一粒粒赤豆熬成细细的豆沙。熬粥的米选用的是精制糯米,盛入木桶,大火、小火轮番切换,熬足4个小时,熬煮过程中分批次放入冰糖、白糖,这样熬出来的粥才黏稠入味,且甜得有层次,还自带一股淡淡的清香气……白米粥熬到黏稠稠发亮,赤豆沙浓稠稠如岩浆,待粥上碗后浇上滚烫绵密的赤豆沙,再撒上一点桂花,一碗中规中矩的老苏州桂花赤豆糊糖粥便问世了。赤豆糊面上散发着桂花香,还没开吃,甜意就丝丝沁入肺腑,底料糯米粒稠滑似凝脂,吃下去能从脾胃里呵出暖气,赤豆糊更是细洁鲜甜,一口下去甜到心底。

据说皮市街(苏州街道)花鸟市场附近的糖粥摊,有100年前的老味道,摊主牛气得很,有“四不出摊”原则,“天冷不出摊,天热也不出摊,刮风下雨不出摊,身子不好也不出摊……”,且一天只售200碗,卖完直接收摊回家。循着等粥的长龙队,可以遥遥望见糖粥摊,老式桌凳、一桶赤豆糊、一桶糯米粥……一切仿佛都是N年前的样子,摊主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一个收钱,一个舀粥,忙得不亦乐乎。两勺白粥盖碗底,再淋两勺浓稠的桂花赤豆糊,一半白糯米粥、一半红赤豆糊,盛在圆碗中,有点形似负阴抱阳的太极八卦图,此粥又名“鸳鸯桂花赤豆糊糖粥”,“鸳鸯”两字又让我联想到粥摊上这一对相濡以沫的年迈夫妇。

苏州人嗜甜,粥中加的糖是用祖传老方子调制,用糖亦有严苛的讲究,赤砂糖、白砂糖、冰糖、红糖……甜度不同,不同的甜点加什么糖、先后顺序、比例、熬多长时间,均有精确规定,容不得丝毫差错。用卖粥老人的话来说,“糖的甜味是从喉咙而不是舌头上散出的……各种糖的不同味道分成不同的层次慢慢散发出来”,淋漓尽致体现了苏州小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风格。

(申功晶)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