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都市备忘

暑天植物如何生存?高温小组研究结果上线

www.guangzhou.gov.cn2023-08-11 17:45:53来源: 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炙热高温下,生长在户外的植物如何生存下去?2022年8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极端高温下的植物生存大调查”,广州日报独家采访研究团队,了解华南国家植物园对植物保护的举措。而今一年过去,记者通过回访获悉,近日随高温天逐步“下线”,“高温小组”长达一年的研究成果也逐渐“浮出水面”。

高温下银杏、水杉等最易枯死

为做好森林植物和植物园植物耐旱耐热的研究,去年8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推出“极端高温下的植物生存大调查”,其中网络问卷调查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调查一共持续了15天,在全国范围内最终收获了313份来自21个省市和134个县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全国植物高温下受损的图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刘慧副研究员是调查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在来自成都、重庆、南京、上海、杭州和长沙的数据中,充满了“叶片卷曲、焦脆、枯黄”“地上的草全部枯死”“树下厚厚的落叶”“小区植物死亡率超过20%”“叶片枯死率达到70%甚至90%”等这类描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容易枯死的树木是银杏、水杉、槭树科枫树类、蔷薇科樱花类,还有广玉兰、白玉兰等;灌木和草本是花叶青木、八角金盘、鸭脚木、洒锦珊瑚和各种草坪草,以及一些农作物如玉米、蔬菜等。

据刘慧介绍,调查结果一方面佐证了2022年国家气候中心8月份发布的全国极端高温事件分布图,结果显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以及京津冀地区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高温下植物受损事件;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大城市的热岛效应。

今年高温破纪录引发研究关注

2023年5月底,课题组博士一年级的王杨思鼎转发了一则“元江生态站最高气温达45.1℃,打破自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气温”的推送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对此刘慧表示,“因为发生的季节太早了,温度太高了,这很不寻常。”很快,刘慧采纳了王杨思鼎的建议并组织4人实验小队,于6月携带多种仪器奔赴元江,开启了课题组今年的野外实验。经历了野外一个多月的高温烘烤,实验小队完成了60多种森林植物耐热性的测定,希望能从自然界中找到更有潜力的“耐热物种名录”。

通过调查研究“高温小组”发现,自然界中高温和干旱经常同时出现,叶片的耐热性和耐旱性本质上也是紧密相连的。“2022年在我们进行调查以及现场测定时,就有好几位同事或朋友问到‘这些植物究竟是热死的,还是旱死的?’对此我们认为,首先高温肯定是重要的叶片致死因素;其次,干旱可能是更重要的全株致死因素,两者叠加加速了植物的死亡。”刘慧说。

去年夏天,上海、武汉、杭州、温州的几位老师加入了“高温小组”的测量工作;今年夏天,海口、济南和乌鲁木齐的几位老师同学也在各地开展了植物耐热的研究。未来,建立全国植物响应极端气候信息系统的理想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全国范围内不同研究单位的合作。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