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一流科学城引领科创大未来

www.guangzhou.gov.cn2023-07-25 15:02:33来源: 广州日报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效果图

广州市委全会报告“十二个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中提出“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推动南沙开发开放由高水平布局迈向高质量格局”。

“二次创业”吹响号角。南沙作为广州的未来、大湾区的未来,如何走好未来高质量格局之路?

毗邻港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广州南沙科学城(下称“南沙科学城”),是大湾区东西岸交汇之地,承载了南沙乃至大湾区科技前沿的发展动能。连日来,记者奔走在南沙科学城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见证了这里生机盎然的发展景象。

逐梦太空,探索深海,南沙科学城核心区已迎来首批科研院所。在这里,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已经动工建设,冷泉生态系统、“风洞”项目、“识海”工程、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推进,为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面向未来产业带动广州科技创新版图突围。

2035年,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将崛起南沙,引领科技创新未来,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不断增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大院大所领跑 未来产业发展提速

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正迎来科学的春天,大院大所蓬勃发展、生机盎然,正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在南沙科学城核心区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几栋橙白相间的大楼拔地而起,这就是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简称“广天院”)。作为首批进驻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的科研院所,广天院在南沙建院以来就依托力学所雄厚的科研积累和技术积淀,布局了多项空天科技创新项目。南沙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天院落户后带动中科宇航、吉利航天等航天航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落户南沙区。

遨游深海。即将进驻南沙科学城的还有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简称“智能院”),该院参与研制的两栖机器人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水下火炬接力。同样深耕深海领域的还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实验室2019年正式运行,聚焦海洋安全和海洋战略性资源开发核心问题开展科研攻关,获批了1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验室围绕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已有10项成果可产业化,并已孵化4家企业。

在距离广天院不远的广东医谷内,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的科研人员正在探索生命科学的秘密。研究院自2021年初启动建设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加入,2年时间人才集聚效应突出,集聚了148位全职员工,其中博士59人,有十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来到南沙发展。该院成立仅两年多,在类器官、肿瘤新药、影像诊疗、IVD制剂等多领域都已有企业或潜在企业孵化中。

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纷纷布局在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聚集效应让1+1>2。聚焦“未来产业”技术供给,孵化并吸引更多企业集聚形成产业生态集群,作为“产业前哨”的大院大所正释放出强烈的磁聚效应。

强基础引高端 “大科学”引领创新

“截至目前落户南沙的科研院所共22家,其中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分别占全市的1/3、1/5。”南沙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聚焦现代海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引入有利于南沙产业集聚、未来发展的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能力提升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交叉科学创新研究院(广州)、广东深空动力与信息研究院(南沙)等项目落地。”

为何大院大所纷纷来到南沙科学城?南沙的产业环境和区位优势至关重要。如果说南沙科学城是一颗“科学的春天”的种子,那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产业环境就是科学研究开花结果的土壤和养分。

深海与深空产业科技含量极高,要摘取这些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离不开大科创平台、大科学装置的支撑。

强基础,引高端,南沙发力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南沙科技创新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据南沙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中,争取年底开工建设,实现南沙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积极推进临空飞行极限测试实验装置(简称“风洞”项目)、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简称“识海”工程)项目立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等一批“国之重器”加快建设。

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南沙科学城建设的第一资源。到去年年底,仅南沙区22家科研机构就拥有博士学位人才近1000人,正高及以上职称600多人,国家级重大人才100多人,高端人才队伍正快速壮大,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五大战略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广州“二次创业”号角吹响。在关乎广州科技未来的格局之争中,南沙科学城被寄予厚望。

这座科学城,在规划之初便喊出建设百年科学城的雄心壮志。在前不久印发的《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中,更是提出将南沙科学城打造为有全球影响力原始创新策源地、创造创新创业驱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引擎,并构建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南沙位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人字形”交汇点,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沙科学城被赋予5大战略定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

南沙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南沙科学城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开展战略合作,探索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

“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看来,南沙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主要载体,立足于“湾区之心”,有大科学装置作为核心,南沙科学城能够驱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带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在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内,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协同创新圈、粤港澳合作创新圈和全球合作创新圈正在构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雏形已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通讯员南科宣、南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通讯员刘伟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