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宣传教育 政工论坛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22年1月)

www.guangzhou.gov.cn2022-08-10 14:45:00来源: 中国广州网

【内容提要】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务求实效的有效路径。广州市花都区充分利用红色旧址、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深挖、做细、用活,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宣讲弘扬红色精神,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需“三利用”加强阵地建设,“三结合”打造特色课程,“三学习”创新宣教活动。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方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地方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厚重思想遗产和珍贵精神财富。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素材。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等历史遗存及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烈士陵园、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纪念场所,还包括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旨的各类物质文化产品,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法律制度等制度,以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精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范式选择。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载体、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环境创设上实现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创新提供实践源泉,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政治导引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道德示范功能、教育教学功能及历史镜鉴功能[2]。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政治方向,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努力促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广州市花都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建设和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挖掘好红色文化、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的指南。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充分利用红色旧址、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系统谋划铺排,创新方式方法,营造浓厚氛围,讲好革命先烈、英雄模范、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

(一)在深挖上下功夫,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一是打造红色革命遗址品牌。重点推进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旧址、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的阵地建设,布置精品展陈,配备现场讲解,让教育对象有址可访、有物可看、有史可听。二是打造花都籍“布衣院士”卢永根品牌。深度挖掘院士的感人事迹,运用话剧等艺术形式创作红色文艺作品《卢永根》,开展红色文艺惠民巡演活动。三是打造红色文艺精品。以花都红色故事为题材创作大型原创红色音舞诗剧“历史的天空”,以花县农民运动为题材创作的群舞《响鼓岭》在省群众艺术花会决赛中荣获金奖。拍摄播放《花开有声之花都红色故事》,编创《农运星火》等红色诗歌,让红色资源活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精神文化作品。

(二)在做细上下功夫,宣讲弘扬红色精神。一是组建区委宣讲团。采取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学校教师讲政治、基层百姓讲故事的形式,引导讲好本地红色故事。二是各镇街组建宣讲队伍。各镇街因地制宜、就地取“才”,组建包括选调生、优秀教师、革命烈士后人、花都好人等各种类型人才在内的宣讲队伍。如花山镇的革命烈士刘伯强后代刘寿山、黄佩仪伉俪,多次以亲人身份亲身经历讲述烈士事迹,感染力强。三是贯通红色故事与榜样事迹。深度挖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使身边典型故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在用活上下功夫,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举办“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通过木偶戏、情景剧等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在红四师诞生地缅怀先烈。国家档案馆展出“奋斗百年路——花都百年党史集粹”,以手绘漫画形式再现花都党史大事件,洪秀全纪念馆推出“我心向党共绣红旗”活动。拍摄花都百年党史系列纪录片,通过文字、图片、声像等历史资料展示,结合人物访谈、实景拍摄、主持人解说、馆藏史料运用、演员演绎历史情景再现等方式立体展现百年花都党史。

三、进一步加强广州市花都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三利用”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验

1.利用现有红色资源,加强教育素材整合。组织人手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建立丰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统一提供包括村史馆在内的各红色文化教育场所的联系方式、规范简介(突出介绍重点和亮点)及畅通透明的预约渠道,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推介红色文化教育场所、书籍等。

2.利用党群活动场所,加强红色讲堂建设。一是继续推进红色革命遗址开发。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按点配备讲解员和讲解辅助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档案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和展陈内容,坚持创新和改进展陈方式,布置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应时而变的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增强参与度、互动性和沉浸感,丰富观展体验。二是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微阵地。在花都广场、花都湖湿地公园、花都区图书馆等人流量大、关注度高的活动场所设立LED屏,有计划地成系列地滚动展播红色文化视频,扩大受众面,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3.利用镇街党校平台,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培育各层次、各领域的宣讲员,树立平等沟通、用户视角、市场竞争的思维和方法,把党史理论知识与教育对象具体工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教育对象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本地红色文化宣讲,找准和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扬正气。

(二)“三结合”打造特色课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结合花都“非遗”及其他文创打造可视化课程。用灰塑和珐琅制作取材于本地红色文化的工艺品,综合运用戏剧、朗诵、歌曲、舞蹈、合唱、情景独白、沙画、动漫、钢笔画、墙绘、农民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中最打动人心的细节,孵化出成色品质过关的主旋律作品,让思想政治教育亮起来、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2.结合地域时代背景打磨高质量专题课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花都历史放置于全国和时代大背景中考察,以得出本地历史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讲清楚党史相关的空间纬度、历史经度和内在逻辑,讲清楚鲜活的党史故事及背后的历史智慧,讲清楚历史与现实、未来的连接,将提炼历史经验与观照现实工作结合起来。

3.结合各类学习主体打造差异化课程。让课程因人设计、随时而变,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对象不同时期的教育需求和期待。既可以结合战略问题、热点问题讲,把有深度的红色历史讲得有温度。也可以通过小切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大情怀,把理讲清、把事讲明、把人讲活,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三学习”创新宣教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1.内连外联宣教阵地,在“游”中学。一是区内串点成线,“组团”出道,谋求“1+1>2”的效果。打造如“一路走来,一路花开——从政府所在地的变迁看花都”“胸怀家国,勇赴大义——花都烈士陵园、新华街三华村徐氏公祠、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等主题红色文化线路。二是与其他地区联动。可根据《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要求,加强与白云区、从化区红色资源的链接。可串联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前后的历史事件,定制“花都的历史担当——广州起义纪念馆、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旧址、彭湃故居”主题线路。三是叠加其他培训需求联动。可在“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下灵活选点、机动组合、设置线路,打造体验感更加饱满充实的“红色之旅”。如整合开发白云国际机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绿色金融示范区等改革开放史主题,加强红色文化与广州机场铁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的融合与宣传。

2.创新宣教方式方法,在“动”中学。推出红色套餐,丰富教育形式。如可开发创意活泼、简便实用的文创产品,涵盖文具、手办和日用品等,让教育对象亲手制作,让红色文化“带得走”“用得上”。也可制作利于二次传播的“打卡”道具,准备如“我爱我的祖国”“我为花都加油”的字牌供来访者拍照,通过仪式感增强对教育对象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再通过教育对象的自媒体自发传播不断生成新的宣传链条,产生良好溢出效应,让红色文化活跃在朋友圈,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聚合优势和叠加效应。

3.注重提升宣教效果,在“思”中学。提前告知学习主题及介绍相关背景,结合教育对象学习困惑及工作实践设计宣教活动。学中、学后及时设置互动环节,如知识问答、一句话分享学习心得、手工创作、最“红”照片评选等。在集体参与集体研讨集体评比的学习氛围中,调动教育对象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及时巩固学习成果,达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的效果。

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对象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自觉性,教育引导广大教育对象从雄浑激昂的红色文化中汲取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力量,自觉用红色精神洗礼灵魂、净化思想、锤炼党性、提振精气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2015(11)

作者: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  赵媚妤

(编辑: 党小丽)

返回首页